《桃源》
流水洞门三数里,落花松迳几千年。 山南蜀国新开路,洞下秦人旧种田。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表达了对风景的热爱和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流水洞门三数里,落花松径几千年。”首联描绘了流水洞门的美景,从远处望去,洞门在三数里外的山间流水中若隐若现,仿佛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松树间的小径上落满了花瓣,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山南蜀国新开路,洞下秦人旧种田。”颔联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流洞门的特殊意义。它位于山南边陲,是新开辟的道路上的一处奇特景观。在这里,过去居住着秦人,他们在这里耕种着土地,世代相传。而如今,这里的山水风景仍然如故,见证着历史的变化和岁月的流转。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流洞门的美景,同时又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山水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永恒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
创作背景
宋代诗人关韪的《桃源》一诗,创作背景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有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隐秘、和平、美好的世外桃源,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关韪的《桃源》则是在这个母题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在关韪的诗中,“流水洞门三数里,落花松径几千年”描述了桃源的幽静与古老,展现了一个隔离于现实世界的理想之地。而“山南蜀国新开路,洞下秦人旧种田”则进一步表达了桃源人与外界隔绝,自耕自织,和平宁静的生活状态。
总体来说,关韪的《桃源》在陶渊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了世外桃源的美景与宁静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相关诗词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罗绮满城春欲暮。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
无尽处。
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
争教我悲无欢绪。
-
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
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
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
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
伏波勋业照青编。
薏苡又何冤。
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
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