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闻考亭先师之讣时党禁方严》

忽闻摧岱岳,吾党更何依。
敛枕看炊黍,登楼送落晖。
祥麟伤史笔,山鸟怪儒衣。
此道终难绝,他年有是非。
作品赏析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细节描写、融情于景等多种表达手法,通过对山崩地裂的惊险场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危难和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 首联“忽闻摧岱岳,吾党更何依”,诗人用“忽闻”二字直接表达了震惊和忧虑,暗示了事情的严重性。而“摧岱岳”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崩地裂的惊险场景,使人感受到作者的紧张和担忧。这一句象征着国家危机的严重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命运的忧虑。 颔联“敛枕看炊黍,登楼送落晖”,诗人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忧虑和不安。他“敛枕看炊黍”,表现出对国家危机的深深关切,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自身命运的担忧。他“登楼送落晖”,则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忧虑。 颈联“祥麟伤史笔,山鸟怪儒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历史上的祥瑞麒麟和现实中的史笔伤痕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危机的痛心疾首。同时,他也通过“山鸟怪儒衣”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百姓对于国家危机的疑惑和不解。 尾联“此道终难绝,他年有是非”,诗人通过总结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危机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他认为“此道终难绝”,即国家危机难以解决,这表达了作者的悲观情绪。而“他年有是非”则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总之,这首诗通过象征、对比、细节描写、融情于景等多种表达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崩地裂的惊险场景,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危机的深深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这首诗具有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描写,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创作背景
《闻考亭先师之讣时党禁方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政治环境、学派争端和诗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当时,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成为正统思想。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反对派,对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和打压。诗人程永奇作为程朱理学的追随者,在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时,感到十分悲痛。而当时正值党禁严峻之际,诗人无法公开表达哀思,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和愤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山鸟 是非
相关诗词
  • 1
    [近代]
    庆元党禁诚私意,恢复中原义至公。
    却笑当年许平仲,高谈理学昧华戎。
  • 2
    [明]
    四七续炎运,渐台殪狂新。
    建侯首褒德,拳拳念生民。
    富春有遗老,终竟不为臣。
    遂令节义士,视身若埃尘。
    前车屡折轴,后驾无回轮。
    不有锢党禁,何由起黄巾。
    为邦贵知本,明主宜书绅。
  • 3
    [宋]
    李侯不恨世卖友,陆子那须钱买山。
    出牧君当千里去,归耕我判一生闲。
    中原乱後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
    复古主盟须老手,勉追庆历数公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