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既难求富贵》
既难求富贵,何处没溪山。 不成天也,不容我去乐清闲。 短褐宽裁疏葛,柱杖横拖瘦玉,著个竹皮冠。 弄影碧霞里,长啸翠微间。 醉时歌,狂时舞,困时眠。 然自得,了无一点俗相干。 拟把清风明月,剪作长篇短阕,留与世人看。 待倩月边女,归去借青鸾。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怀。诗中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待富贵荣华的态度。
首句“既难求富贵,何处没溪山。”表现出诗人对富贵的淡然处之,认为不必刻意追求,只要有溪山为伴即可。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更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短褐宽裁疏葛,柱杖横拖瘦玉,著个竹皮冠。”这几句描述了诗人的穿着和姿态,体现了他的朴素自然。他用葛布短褐遮体,柱杖横拖,头上戴着竹皮冠,这些细节都表现了诗人的简朴和清高。
“醉时歌,狂时舞,困时眠。”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多种状态,显示了他的自由和快乐。无论是醉酒高歌,还是狂舞,或是困倦而眠,他都能自得其乐,不受世俗束缚。
“然自得,了无一点俗相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为其所困的境界。他能够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束缚,显现出超凡脱俗的风采。
最后,“待倩月边女,归去借青鸾。”诗人似乎在期待着什么,似乎在等待着某个时刻的到来,他想要将清风明月这些自然美景,剪作长篇短阕留给世人看。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他在生活中的自由和快乐。
|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既难求富贵》是宋代文人荣樵仲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表现出他对功名富贵的淡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社会环境: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士人阶层崛起的时代。然而,与此同时,社会也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士人们常常需要在功名和隐逸之间做出选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荣樵仲的创作。
2. 个人经历:荣樵仲本人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挫折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公,这使得他对功名富贵产生了怀疑和厌倦,转而向往隐逸生活。
3. 文学传统:这首词也受到了古代文学中隐逸诗歌传统的影响。在古代诗歌中,往往有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功名富贵的淡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荣樵仲的《水调歌头·既难求富贵》是在一定的社会、个人和文学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态度。
相关诗词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