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武夷山洞天》

昔闻仙子宅,今幸过琳宫。
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
翠云升送雨,白鹤舞凌风。
好影游归晚,箫声缥缈中。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描述诗人参观仙子宅邸时的景色和感受,展现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气氛。 首联“昔闻仙子宅,今幸过琳宫”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曾经听说过仙子宅邸的名声,现在有幸参观了这座美丽的道观。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表现了他对仙子宅邸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颔联“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描绘了仙子宅邸周围的景色。诗人用“溪曲三三水”形象地描绘了溪流蜿蜒曲折的景象,用“山环六六峰”表现了周围山峦起伏、峰峦叠嶂的景色。这些生动的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颈联“翠云升送雨,白鹤舞凌风”进一步展现了仙子宅邸的神秘和美丽。诗人用“翠云升送雨”表现了仙子宅邸周围云雾缭绕的神秘气氛,用“白鹤舞凌风”描绘了白鹤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美丽景象。这些描绘将仙子宅邸的神秘和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好影游归晚,箫声缥缈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子宅邸的美好回忆和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用“好影游归晚”表现了自己在仙子宅邸游玩的时间不短,但仍然依依不舍地想要离开,用“箫声缥缈中”表现了道观中的箫声美妙动听,令人流连忘返。 整首诗通过对仙子宅邸周围景色和神秘气氛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道教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道观中美好回忆的依依不舍之情,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游武夷山洞天》是宋朝诗人孟晋所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他游览武夷山洞天时的所见所感。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被誉为“奇秀甲东南”,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 对于该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文献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孟晋在游览武夷山洞天时,被那里的自然美景所震撼,心生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武夷山的洞天福地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孟晋在游览过程中可能对道教文化产生了兴趣和感悟,这也可能成为他创作此诗的灵感来源之一。 总之,《游武夷山洞天》是孟晋对武夷山美景的赞美和感慨之作,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推断。
诗词关键字: 箫声 白鹤 仙子
相关诗词
  • 1
    [宋]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㲯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
  • 2
    [宋]
    武夷山里一溪横。
    晚风清。
    断霞明。
    行至晞真、馆下月华生。
    仙迹灵踪知几许,云缥缈,石峥嵘。
    羽人同载小舟轻。
    玉壶倾。
    荐芳馨。
    酣饮高歌,时作步虚声。
    一梦游仙非偶尔,回棹远,翠烟凝。
  • 3
    [元]
    雨晴山泼翠,溪净水拖蓝。
    闲来共陪杖屦,邂逅已成三。
    齿齿清泉白石,步步碧桃翠竹,是处辄幽探。
    行到钓台下,怪树荫空潭。
    踏芳洲,寻别馆,履才岩。
    壶天日月长在,云气满东南。
    沽得一尊浊酒,唤取山花溪鸟,听我醉中谈。
    异日再过此,端为解征骖。
孟晋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