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棘扪萝入洞中,拂尘剥藓识涪翁。 我绿直道来施右,君为清诗到石通。 定后寂寥无异议,危初萋菲竟何功。 投豺畀北言犹在,厄宋饥陈道不穷。 |
|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个人赏析: 这首诗是对黄庭坚诗歌艺术的赞扬,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作者进入洞中,用手摸涪翁(黄庭坚的诗句)的石刻,感受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价值,表达了对这位诗人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的“我直道来施右”,意为诗人自己深信自己的来路正道,意味着作者在精神上有自己的一片净土。作者称友人为清诗到石通,即赞扬了友人的诗歌造诣高深,有如涪翁之诗石上留存。 接下来的部分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于“定后寂寥无异议”的失望。历史在重大决策面前往往陷入沉默,导致的结果往往不如预期。这种悲观的反思令人深思,让人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最后,作者借指涉历史上宋朝的厄运和饥饿进行讽刺,表现出作者对于不公正、不道德行为的不满和愤慨。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历史、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赞美黄庭坚的诗歌艺术,反思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公正、道德、历史责任等问题的深深思考。这些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社会、反思自我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