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云》
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 随风乱鸟翅,泛水结鱼鳞。 布叶疑临夏,开花讵待春。 愿得承嘉景,无令掩桂轮。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瑞云映照千里,祥辉四溢的美丽景象。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云彩、阳光和水波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氛围。
“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开篇两句描绘了千里范围内瑞云缭绕,祥辉四溢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祥和的感觉。
“随风乱鸟翅,泛水结鱼鳞”这两句通过风和水将云彩和阳光的形态描述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鸟儿在云影中翩翩起舞,鱼儿在水中悠游的画面。
“布叶疑临夏,开花讵待春”进一步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树叶仿佛在预示着夏天的到来,花儿虽然盛开却并不等待春天的到来,暗喻着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循环往复。
“愿得承嘉景,无令掩桂轮”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希望能够一直享受这些美好的景象,不要让时光掩过了月亮的光芒。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末夏初时节瑞云、阳光、水波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
创作背景
《咏云》是唐朝诗人于季子所作的一首诗歌。在探讨其创作背景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文化繁荣,诗歌作为当时的文化表现形式备受推崇。诗人们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情感等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自然景色的启发**:诗歌的标题为《咏云》,显然诗人是以云作为诗歌的主要描绘对象。云在自然界中形态各异,变化万千,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感慨。于季子可能在某个时刻观察到天空中的云,受其形态和变化的启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3. **个人情感与表达**:每个诗人的创作都与其个人的经历、情感和思考有关。于季子在观察云的同时,可能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或对生活、自然的思考,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于季子的《咏云》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基于唐朝的文化背景、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以及个人的情感与表达。
相关诗词
-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
我昔蓬莱侍列仙。
梦游方悟绊尘缘。
青春放浪迷诗酒,黄卷优游对圣贤。
嘲水石,咏云烟。
乘风欲往思泠然。
要知昨夜方壶景,只在芸斋杖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