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湖州歌九十八首》

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
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押先韵的回文诗。运用逆向思维,将顺势而下的投降行动赋予了奇特的诗的形式,构思巧妙,又符合实际情况,给人以新意。 首联“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写朝廷群臣面对蒙古军队的进攻,全都默不作声,而伯颜丞相则急迫地催促草拟降书。“群臣默”与“趣降笺”相比照,赞扬了伯颜的决策,说明了他的英勇、果断的性格,增强了群臣投降、缺少气节的反面形象。颔联“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继续以画面呈现渲染伯颜刚强勇武的气势。元代制度,朝会时皇后、妃嫔、公主都配在主帅帐前,“三宫”是指主帅和僚属;降军万余骑兵虽已缴械归降,但仍未解除元军的武装,“万骑”句说明仍有一定的战斗力。 颈联采用顺叙的方法描述人物的动作:当双方签定降约、朝会即将散去之时,“三宫”、“万骑”簇拥着降元的君主匆匆退出朝堂。“共在”“绕”“趣退”的动作说明降元的君臣不仅使皇亲国戚尽都充当蒙古统治者的工具和侍婢、奴隶,同时也显示了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势成离心,归降后所受的精神压抑。 此诗用诗的语言把元军降败的过程概括起来进行描述,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幅富于动感的画面,既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阶级贪生苟安的鄙夷和不屈于异族统治的民族气节,又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元朝政治的腐朽。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这是一首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讽刺诗。至元三十年二月,元亡国之君、世祖忽必烈去世。据史书记载:“国亡而变,忽必烈则请立二王三子。其后入大都者二王而已”。所以文中的“三宫”是立为王正理,“伯颜所立诸王”。此诗反映了忽必烈去世后伯颜急于请求退位的情绪。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伯颜和元朝统治者贪生苟安的鄙夷和不屈于异族统治的民族气节。此诗是一首回文诗,但只有末联是顺势而下的投降行动赋予了奇特的诗的形式,构思巧妙,又符合实际情况。
创作背景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组诗,创作背景是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宋恭帝赵㬎与祖母谢太后、母全太后签表投降,元军首领伯颜将他们俘押北上。汪元量当时在宫中为琴师,与妃嫔们同行,一路上将亲身所见及亡国悲愁作成《湖州歌》九十八首,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惨淡景象和作者自身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沦亡的悲痛心情。这组诗被称为“宋亡之诗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诗词关键字: 虬须 珠帘 群臣
相关诗词
  • 1
    [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
  • 2
    [唐]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
    其中第 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
  • 3
    [唐]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