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白平溪宿古竺》

天竺古名林,幽期晚共寻。
涧阴藏宿雨,松籁答鸣琴。
曲笕分泉细,荒除落叶深。
中宵无一语,愈觉契禅心。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古诗,诗人通过对天竺山的景色和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天竺山的深深喜爱和对禅心的深深领悟。下面,我将从各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人以一种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了天竺山的美景。“天竺古名林,幽期晚共寻”,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探访天竺山的场景,表现了他们的欢快和期待。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让人们感受到天竺山的魅力和诗意。 其次,“涧阴藏宿雨,松籁答鸣琴”这两句诗通过细节描绘,表现了天竺山雨后的清新和静谧。诗人通过“涧阴”和“松籁”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山间雨后的静谧和清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秘。同时,“鸣琴”这一意象也暗示了诗人对禅心的领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主题。 第三,“曲笕分泉细,荒除落叶深”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进一步表现了天竺山的幽静和美丽。诗人通过对“曲笕”和“荒除”等细节的描绘,表现了山间的自然之美和神秘感。同时,“分泉细”和“落叶深”也暗示了山间的静谧和深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最后,“中宵无一语,愈觉契禅心”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与禅心的深深契合,进一步表达了主题。通过“中宵”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山间静夜中对禅心的领悟和体验,让人感受到禅心的深邃和神秘。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天竺山的景色和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禅心的深深领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对意象的运用,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自然世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秘。同时,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同白平溪宿古竺》的作者吴扩是明朝的诗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白平溪一同在古竺山寺过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寺庙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等因素有关,但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因此无法确定。
诗词关键字: 幽期 禅心 落叶
相关诗词
  • 1
    [金]
    寂寂重寂寂,出门春草齐。
    晚芳犹着树,江涨欲平溪。
    山暝有时雨,村深何处鸡。
    远山缘底恨,故作傍人低。
  • 2
    [宋]
    日射平溪玉宇中。
    云横远渚岫重重。
    野花犹向涧边红。
    静看沙头鱼入网,闲支藜杖醉吟风。
    小春天气恼人浓。
  • 3
    [清]
    我行昨出庐山西,藤竹苍苍阴虎溪。
    东林钟声晚出寺,高崖木叶秋平溪。
    白云万叠倏然合,窈眇回听清猿啼。
    洪州三月忆惝惚,径驾归艇轻于翳。
    宫亭湖东日初出,岚彩欲见一片青。
    烟迷沧州淼漭万余里,岩风忽落闻天鸡。
    屏风叠开张,浸入颇黎。
    沧海贯石梁,白日挂丹梯。
    松杉上接瀑布落,藤萝下拂云光低。
    须臾湖波兴,日晦风凄凄。
    香炉峰,摇曳同菰稗。
    舟行望远势还出,矫如踏云浮动之苍霓。
    山摇海荡不知处,想见枕石醉卧人如泥。
    晚泊湖心照南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