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芳袍麟殿赐蒲茸,道胜年来请谒慵。
贝叶罢翻双凤阙,石房归掩五芝峰。
朝贤远乞裁诗稿,海客争传出定容。
后代何人续僧史,好将安远比高從。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高僧所作,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首联“芳袍麟殿赐蒲茸,道胜年来请谒慵”,描述了高僧受到皇帝的赏识,得到了僧袍和蒲茸的赏赐,但高僧却并不热衷于世俗的请谒之事,表达了高僧超然物外的道行和品格。 颔联“贝叶罢翻双凤阙,石房归掩五芝峰”,描述了高僧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翻阅贝叶经,回到石房中隐藏起来,不再关注人间的纷扰,表现了高僧淡泊名利的品格。 颈联“朝贤远乞裁诗稿,海客争传出定容”,描述了高僧被朝中贤臣远赠诗稿,但却并不理会,反而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尊敬和赞美。这也表现出高僧广结善缘,宽大为怀的品格。 尾联“后代何人续僧史,好将安远比高從”,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希望后人能够将高僧的事迹记载下来,并将其与安远和尚相提并论。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之情,通过对高僧的品格和事迹的描述,表现了高僧超凡脱俗、淡泊名利、宽大为怀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是宋朝诗人徐舜俞创作的一首诗。送别的对象梵才上人是一位佛教僧侣,要返回天台,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僧侣的修行和离别情怀有关。同时,徐舜俞生活在宋朝,佛教在宋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社会风气也较为崇尚佛教文化,这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背景。
诗词关键字: 诗稿 后代 传出
相关诗词
  • 1
    [唐]
    二月江南山水路。
    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
    玉龙生甲归天去。
  • 2
    [宋]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3
    [唐]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徐舜俞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