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绍兴辛巳秋过浯溪诵简斋诗因用其韵》

浯溪一股寒流碧,耸起双峰如削壁。
两公文墨照溪津,到今草木增颜色。
想当忠愤欲吐时,尽把江山供笔力。
我来吊古不胜情,岂但登临爱泉石。
渔阳旧事忍再论,仅赖令公安反侧。
书生百感夜不眠,起读新诗转凄恻。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对浯溪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浯溪的美景。“浯溪一股寒流碧,耸起双峰如削壁。”这两句描绘了浯溪的清幽环境和双峰耸立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两位文人墨客在溪边讨论文墨的场景,表现出这里的人文气息和诗意的氛围。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渔阳旧事忍再论,仅赖令公安反侧。”这里提到了渔阳往事,可能是指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诗人表达了对这些事件的痛苦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担忧,希望有人能够稳定局势。这种反思和忧虑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关注。 最后,诗中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书生百感夜不眠,起读新诗转凄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也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是真挚而深刻的,也体现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浯溪美景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创作背景
《绍兴辛巳秋过浯溪诵简斋诗因用其韵》是宋朝诗人陈从古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背景:诗中的“浯溪”是一个地名,位于中国的湖南省。诗人陈从古在秋天经过这个地方,被周围的景色所触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2. 历史背景:浯溪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游览吟咏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据陈从古在诗中所提,他在此地诵读了简斋的诗,受到了启发,因此用简斋诗的韵脚创作了此诗。 3.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诗词创作繁荣,诗人们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感悟。陈从古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地理、历史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上一首
《喜》
诗词关键字: 削壁 反侧 百感
相关诗词
  • 1
    [明]
    金符宵捧肃公卿,玉辇晨移望帝京。
    花迓御旃连汉苑,云随仙仗自襄城。
    天颜正位河山重,宫旨收帘日月明。
    一统共瞻新政美,四垂从此罢尘惊。
    ¤
  • 2
    [明]
    龙飞虎变仰光辉,九御亲承制作垂。
    祀辂斿明崇庙典,经筵烛晃肃朝仪。
    长春宝树花献,太液祥云五色移。
    环海车书皇帝有,安州不制《大风》词。
  • 3
    [宋]
    一藏一切藏,错。
    随隐随时隐。
    错。
    霭霭春云,眼中金屑。
    直饶并到帝王前,总是一团闲落索。
    这落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