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兴(四首)》
好风轻雨趁轻雷,一洗山川罨画开。 谁道衡门无过客,春深还有燕飞来。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新宜人的春日画卷。
首句“好风轻雨趁轻雷”,诗人以轻盈的风和细雨、轻雷作为开端,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春天的早晨的景象。轻风轻轻吹过,细雨伴随着轻雷,似乎是春天的使者,催促着万物复苏。这句诗中的“轻雷”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让人仿佛听到了雷声隆隆,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第二句“一洗山川罨画开”,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川拟作人,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喜。洗去了一冬的尘垢,山川重新焕发了生机,色彩斑斓,犹如画家打开了一幅新的画卷。这句诗中的“一洗”表达了春天带来的新的生机和活力,使整个山川变得更加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诗“谁道衡门无过客,春深还有燕飞来”,则进一步描绘了春日里的人间景象。诗人用“衡门”来形容简陋的房屋,暗喻那些栖身于简陋房屋中的人们。尽管他们生活困苦,但春天仍然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春天仍然有人们的足迹和燕子的归来。这两句诗充满了温馨的人情味和生活的诗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和人们的生活。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和人情味。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创作背景
《漫兴》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歌,共十首。这些诗歌描写了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期间的生活和感慨。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他在安史之乱后携家入蜀时所建造的居所。
《漫兴》的创作背景与杜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安史之乱使得社会更加混乱。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建造了草堂作为自己的居所。在这里,他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
在这组诗歌中,杜甫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生活琐事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歌中表现出的悠然自得、恬静舒适的生活状态,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之,《漫兴》是杜甫在成都草堂生活期间所创作的一组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诗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