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鸣山》
杏花舞径乱红雨,麦浪涨空摇翠烟。 十里清风寻小寺,快船如马水如天。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优美的风景诗,描述了春天杏花飘舞、麦浪起伏、清风徐来、小寺寻访的美丽景象。
“杏花舞径乱红雨”这句诗开篇惊艳,杏花在曲折的小径上舞动,如同雨点一般纷纷扬扬。杏花是春天的象征,红雨则带有凄美的诗意,使得这一场景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麦浪涨空摇翠烟”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景象,麦浪起伏,如同绿色的海洋,与天际相接,形成一片翠烟。这一句诗将麦田的壮观景象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里清风寻小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漫步在十里长径上的闲适心情,他要去寻访附近的小寺。十里清风,既表现了春天的微风,也表达了诗人的轻松心情。
“快船如马水如天”是全诗的高潮部分,描述了诗人乘船畅游时的情景。快船如马,表现了船行的轻快,水如天则表现了水面宽广,天高水阔的美景。这句诗将视觉和感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乘船畅游的快意画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的闲适心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乘船畅游的生动描述,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
《游鸣山》是宋代文人林芘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这篇散文记述了作者游览鸣山的经历和感受。鸣山位于福建建溪畔,风景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作者通过游览鸣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具体来说,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自然环境的影响:鸣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景观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2. 人文历史的影响:鸣山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者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了解和探寻。
3. 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林芘本人有着丰富的游历经历和文学修养,这使得他能够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鸣山的美丽和神韵。
综上所述,《游鸣山》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对鸣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感悟和表达,同时也受到了作者个人经历和文化底蕴的影响。
相关诗词
-
惰归春力不胜驱,风雨尚愁人掺裾。
掠尽残红前日树,催还新绿去年畲。
相将兴尽随花屧,赖有朋来载酒车。
但得从今身尚健,吾乡风物胜匡庐。
-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