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山》
灵坛古蹟自来夸,四望峰峦锦簇花。 白鹤何来归洞府,青山竟日锁烟霞。 言寻庭下烧丹灶,争羡天边返斗槎。 我欲离尘换凡骨,愿随风驭到仙家。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灵坛古迹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首联“灵坛古蹟自来夸,四望峰峦锦簇花。”描绘了灵坛古迹的美景,自古以来就备受赞誉,四周的山峰如锦簇般美丽,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
颔联“白鹤何来归洞府,青山竟日锁烟霞。”进一步描绘了灵坛古迹周围的景色,白鹤飞来归洞府,青山笼罩在烟霞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颈联“言寻庭下烧丹灶,争羡天边返斗槎。”诗人表达了对灵坛古迹中烧丹炼药传说的向往之情,人们争相羡慕能够在天边返回斗槎的神仙生活。
尾联“我欲离尘换凡骨,愿随风驭到仙家。”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离开尘世,换凡骨,希望能像风一样驾驭到仙家,表达了诗人对仙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灵坛古迹及其周围美丽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仙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仙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
创作背景
《白鹤山》是宋朝诗人吴世范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个人经历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景色的启发**:吴世范可能在一次游览或路过白鹤山时,被其自然景色所吸引,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白鹤山的秀丽风光、山水景色都可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2. **人生感悟**:诗人往往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吴世范在观赏白鹤山时,可能对生活、人生产生某种感慨或思考,进而借助诗歌表达出来。
3. **历史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尤为兴盛。吴世范作为当时的诗人,可能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通过诗歌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情感。
综上所述,吴世范的《白鹤山》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自然景色的启发、人生感悟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方面。要了解确切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相关诗词
-
倚栏杆不尽兴亡。
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
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
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
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
-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明月照高阁,彩女褰罗幕。
歌舞临碧云,箫声沸珠箔。
青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
万里齐翼飞,意求君门乐。
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
两翅自无力,愁鸣云外来。
态深入空贵,世屈无良媒。
俯仰顾中禁,东飞白玉台。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
驻舟春溪里,皆
-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石木高寒。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