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照镜辞》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和反思。它通过青镜照人心,揭示了人心深处的秘密,表达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探索。 首先,诗中提到的“匣中青镜秋月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喻指人的内心世界,犹如明镜一般,能够反映人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这种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理解,即内心是一个极其敏感的场所,可以反映出人的一切真实面貌。 其次,“妍嗤毫发无遁形”,表达了诗人在观察自己内心时,对自身的评价十分公正。不论是好是坏,无论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还是无法忽视的缺点,都会被青镜清晰地反映出来,没有隐藏或遁形的余地。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反思的深度和敏锐性。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这两句诗揭示了人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就像不同的面孔一样,无法通过外在的镜子来反映内心的真实想法。这里的青铜象征着内心的明镜,虽然能照出外在的相貌,却无法透视到内心的真实想法。这说明人心的真实情况是无法直接从表面来了解的。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这两句诗是对前两句的延伸和深入阐述。诗人认为人心本来是虚静、纯净的,不应该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但是现实中,人们的内心却被各种欲望所侵蚀,遮蔽了原本的灵性。这表达了诗人对人心深处的关怀和忧虑。 最后,“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这两句诗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渴望。诗人呼吁人们不要轻易打开内心的明镜,而是要时常自照心中大圆镜,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去改正和提升。这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青镜的描绘和对人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它鼓励人们去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去发掘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去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创作背景
宋自逊的《照镜辞》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诗人通过对照镜子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创作背景的具体分析: 1. 人生体验:诗人在生活中可能经历了许多坎坷与波折,对照镜子时,不禁感叹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无常。因此,他借助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2. 情感抒发:镜子中的形象触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可能通过对镜子的描绘,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展现情感的波动。 3. 寓言象征:镜子在诗歌中也可能具有寓言象征意义,代表着真实、自省或启示等。诗人通过对照镜子,传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探寻和自我审视的反思。 综上所述,宋自逊的《照镜辞》的创作背景涉及到诗人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和寓言象征等多方面因素,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意。
诗词关键字: 青铜 遁形 大圆
相关诗词
  • 1
    [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 2
    [唐]
    忽自见憔悴,壮年人亦疑。
    发缘多病落,力为不行衰。
    暖手揉双目,看图引四肢。
    老来真爱道,所恨觉还迟。
  • 3
    [唐]
    终日自缠绕,此身无适缘。
    万愁生旅夜,百病凑衰年。
    少睡憎明屋,慵行待暖天。
    痒头梳有虱,风耳炙闻蝉。
    摇白方多错,回金法不全。
    家贫何所恋,时在老僧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