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万寿寺歌词》

位乖燮理致伤残,四面墙匡不忍看.正是花时堪下泪,相公何必更追欢.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政治黑暗、官吏残暴的激愤之情,来抒发自己胸中块垒,倾诉自身遭遇。诗的前两句“位乖燮理致伤残,四面墙匡不忍看”中,“位乖燮理”是指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一个“致”字,就把作者对官吏的残暴的无限谴责之意,推到了读者面前,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四面墙匡”形容残破冷清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后两句“正是花时堪下泪,相公何必更追欢”中,“花时”代指春天,引申为国家的太平盛世。此时正该欢笑歌舞,然而“四面墙匡”,一片凄凉,于是诗人禁不住“下泪”。既然现实生活已如此惨淡,诗人自然要抒发满腔悲愤,责问那些尸位素餐、追欢逐乐的达官贵人们,为什么要继续荒淫追乐,为什么不能关心国事民生?“何必”两字充满怒斥之情,矛头直指达官贵人,有力地结束了全诗。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达官贵人尸位素餐、不恤民生的强烈谴责和控诉。整首诗情感激昂,言辞犀利,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隐的《万寿寺歌词》创作背景可能与万寿寺的历史和文化环境有关。万寿寺是古代的一处佛教寺庙,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诗人可能在此游览或参加宗教活动时,感受到了寺庙宁静、庄重的氛围,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此外,唐代是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因此,张隐可能也通过《万寿寺歌词》来表达对宗教、文化或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更多的文献资料和历史背景来进行分析和推断。
诗词关键字: 相公 伤残 不忍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