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等闲田地多栽竹,是处人家爱读书。 饮宴直尝千户酒,盘餐唯候两潮鱼。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清新流畅、明快自然的风格,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等闲田地多栽竹”,描绘了乡村田地间多栽种竹子的景象。这里的“等闲”二字,表达了竹子在乡村中极为常见,人们习以为常的态度。而“田地多栽竹”,则描绘出乡村环境的幽静和清新,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
第二句“是处人家爱读书”,描绘了乡村人家热爱读书的景象。这里的“是处”表示普遍的情况,表达了乡村人家普遍热爱读书,追求知识的精神面貌。而“爱读书”则表达了乡村人家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体现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和丰富。
第三句“饮宴直尝千户酒”,描绘了乡村人家饮宴的场景,表达了乡村生活的热闹和欢乐。这里的“直尝”表示乡村人家经常饮宴,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热情和友好。而“千户酒”则表达了乡村饮宴的规模和档次,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裕和繁荣。
第四句“盘餐唯候两潮鱼”,描绘了乡村人家以鱼为主要食材的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美食的喜爱和追求。这里的“唯候”表示只有两潮鱼可供食用,体现了乡村食材的有限和珍贵。而“两潮鱼”则表达了乡村美食的独特和美味,体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整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调,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乡村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作者对乡村人民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
龙昌期的《福州》诗,似乎没有明确的创作背景可考。但是,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或居住在福州时,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绘和感慨。诗中的“等闲田地多栽竹,是处人家爱读书”描绘了福州人民勤劳好学,遍地竹林的美景,而“饮宴直尝千户酒,盘餐唯候两潮鱼”则展示了福州丰富的饮食文化。这些可能都是龙昌期创作此诗的灵感来源。
以上只是推测,如果需要更确切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诗歌注解。
相关诗词
-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
伊人隔岸,如何不应。
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
遮莫千重与万重,一叶渔艇冲烟波。
-
性懒修书苦,题诗寄海滨。
闽中今乐地,迁客旧名臣。
乍嚼槟榔涩,初餐荔颗珍。
园林春易老,乡岸雨难匀。
世虑千峰静,时贤一聘新。
闲居寻钓石,朝晚待归人。
-
孤舟将北渡,转转切归心。
衣积他乡泪,琴操故土音。
山长催日暮,江暗结秋阴。
回首闽南路,思君一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