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杉寺》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风景,通过对万杉树、五峰云、莲社松门、陶居柳径等自然和人文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清幽、宁静、淡泊的氛围。
首句“栽培万杉树”,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片茂盛的杉树林,仿佛可以感受到它们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这种描绘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延纳五峰云”,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云雾景象,表现出一种宽广、深远的意境。五峰云雾缭绕,仿佛可以听到山间的呼吸,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这种描绘不仅表现出山间的神秘和美丽,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莲社松门接”和“陶居柳径分”两句,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入景色之中,表现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莲社是佛教净土宗的修道处,松门是寺庙的入口,陶居则是诗人自居易的故居,柳径则是其周围的柳树成荫的小径。这两句诗将寺庙、故居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文化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辉映的美。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和人文景观,表现了清幽、宁静、淡泊的氛围。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富有情感的表达,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
创作背景
**俞献可的《万杉寺》创作于宋仁宗天圣年间(1028年前后)**。这个时期,万杉寺处于有记录的第一次兴盛时期。寺庙内的环境幽美,种植了大量的杉树,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氛围。俞献可为了表达对这种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赞赏和敬仰,创作了这首诗。同时,他的诗作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宗教和生活的态度与情感。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背景信息,可以阅读相关的诗歌赏析或历史背景介绍。
相关诗词
-
晓梦莺呼起。
便安排、诗家厨传,酒家行李。
点检花边新雨露,春在万家生齿。
道官似、锦溪清驶。
但便有人耕绿野,正不妨、鼓吹频来此。
方觅句,且夷俟。
画桥西畔多春意。
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
行到水穷云起处,依约辋川竹里。
兴未属、王孙公子。
料想明年端门里,有传柑宴罢黄封醉。
肯回首,万杉底。
-
-
君恩报答果何如,手植松杉一万株。
溪足断边横略彴,峰头好处见浮屠。
凤书御墨藏飞白,龙吐山泉散作珠。
包帚祝尧同此类,刻崖大庆拟嵩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