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垂翅短立褵褷,孤泪谁听只自悲。 宁瘗焦山山下土,不将身托上林枝。 |
| 这首诗的题目是《孤雁》,作者是清代诗人王夫之。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孤雁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孤独、自由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描述的“顶垂翅短立褵褷”的孤雁形象,给人一种凄凉而孤独的感觉。这种描绘不仅符合孤雁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孤独和无奈。 “孤泪谁听只自悲”一句,进一步表达了孤雁的悲伤和无助。它独自在天空中飞翔,没有同伴,没有安慰,只有自己的眼泪和悲鸣。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宁瘗焦山山下土,不将身托上林枝”这两句诗表达了孤雁对生命的执着和对自由的渴望。它宁愿葬身于远离人群的焦山山下,也不愿意被困在上林枝头,失去了自由。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 整首诗通过对孤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人通过孤雁的形象,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的追求,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佳作,它通过描绘孤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