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县楼》
见说南楼秋气多,夜凉槐荫影婆娑。 满怀风月成辜负,奈此青州从事何。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下面我将从各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一、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对夜凉槐荫的美景的欣赏和感叹。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二、语言和韵脚
诗中的语言优美,表达细腻,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比喻,如“秋气多”、“槐荫影婆娑”、“风月成辜负”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使诗句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此外,诗中的押韵也恰到好处,使诗歌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
三、结构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首先,通过“见说南楼秋气多”引出主题,接着通过“夜凉槐荫影婆娑”描绘了具体的景象,然后通过“满怀风月成辜负”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最后以“奈此青州从事何”作结,既回应了开头,又留下了余韵。
四、情感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夜凉槐荫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奈此青州从事何”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仿佛自己被束缚在这个世界上,无法逃脱。
五、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自然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喜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使诗歌更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
创作背景
**《登县楼》是宋朝诗人李揆在被贬谪后,登上县楼俯瞰景色时有感而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登高远眺所见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诗词
-
一水中分南北市,插天蒙末有佳山。
太平官府原无事,聊放衰翁半日閒。
-
令尹登临多暇日,杖生芝菌笔生埃。
溪横凤尾寒光去,山拥旌阳翠气来。
晚市张灯明远近,留客舞徘徊。
红裳珠履知多在,点检惟无秀才。
-
昆仑三髻马风歌。
得遇修仙厌事多。
我处无为酬本愿,人求追荐苦相魔。
加持助醮居环堵,救拔亡灵上大罗。
滞魄孤魂诚有幸,一齐超度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