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聊题一》
百苦忘劳独进影,四恩在念契流通。 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百苦忘劳独进影”,描绘了一种坚韧不拔、无畏艰辛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在艰难困苦中,诗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步伐,独自前行,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四恩在念契流通”,表达了诗人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激之情。他时刻铭记着四重恩惠——父母之恩、师长之恩、国家之恩和众生之恩,这些恩惠在他的心中流淌,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如何未尽传灯志”,这里的“传灯志”可能指的是传承智慧和学问的志向。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完成传承智慧的使命,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感到惋惜和遗憾。
最后一句“溘然于此遇途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尽管他感到遗憾和惋惜,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他赞美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未能完成使命的遗憾和担忧。这首诗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
创作背景
《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聊题一》是唐朝义净法师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道希法师前往西域求法的经历,最终在庵摩罗跋国圆寂的故事。义净法师以此为背景,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道希法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义净法师是唐朝著名的佛教学者和翻译家,他曾多次前往印度求学,对佛教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的诗作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宣扬佛法教义,表现出深厚的佛学造诣和文学才华。
因此,《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聊题一》的创作背景是道希法师的求法经历和义净法师对佛法的深入理解,旨在表达对道希法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关诗词
-
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
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
不贪幽寂不辞喧,野外茅堂可省烦。
求法人穿荒冢路,放生鱼过小桥村。
云将白绕闲排牖,草引青长静掩门。
深更深山只如此,花开花落欲无言。
¤
-
万叠空青春杳杳。
一蓑烟雨吴江晓。
醉眼忽醒惊白鸟。
拍手笑。
清波不犯鱼吞钓。
津渡有僧求法要。
一桡为汝除玄妙。
已去回头知不峭。
犹迷照。
渔舟性懆都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