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偶得》

村邑萧条廨屋低,茆墙缺处补荆篱。
市添人语当墟日,田捲车筒漫种时。
公事偶无封印早,小胥习懒赴衙迟。
闲行摸索街头石,寻得前朝一片碑。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村庄萧条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通过“村邑萧条廨屋低”描绘了村庄的景象,这里的“萧条”一词表达了农村的凋敝和荒凉,而“廨屋低”则表达了房屋低矮简陋的特点。这为读者展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整体氛围。 接着,“茆墙缺处补荆篱”进一步描绘了村庄的景象。这里通过描述茅屋墙壁的破损和荆棘篱笆的修补,进一步表现了农村的贫寒和简陋。 “市添人语当墟日,田卷车筒漫种时”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市集繁忙和人声鼎沸的场景以及农民们耕种时的忙碌景象,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忙碌。 “公事偶无封印早”和“小胥习懒赴衙迟”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同情。这里的“公事”指的是公务,而“封印”则是公务结束的意思。诗人通过描述公务早于预期结束,表现了农村公务的繁忙和困难。而“小胥”则指的是衙门中的小吏,他们的懒散和迟到也反映了农村公务的不易。 最后,“闲行摸索街头石,寻得前朝一片碑”这两句诗则是诗人通过对街头石头的闲逛和寻访,表达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前朝碑文的寻觅。这里的“闲行”和“摸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探索精神,而“寻得前朝一片碑”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村萧条景象的描绘和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敬畏。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和探索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偶得》是宋朝诗人赵希迈所作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然而,从诗题《偶得》来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偶然有所感悟或发现,随兴而作。诗歌内容可能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对自然或人生的观察与感悟。由于史料匮乏,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只能通过诗歌本身来揣摩和解读诗人的心境和意图。
诗词关键字: 人语 公事 封印
相关诗词
  • 1
    [宋]
    五五复五五,二八且重重。
    后天先甲如此,满月喜相逢。
    一日须倾三百,月小又输一日,不满九千钟。
    但愿客常满,莫问海尊空。
    赋长篇,赓短韵,剩谈丛。
    乱来风日自美,一橘两衰翁。
    几见东陵瓜好,又看西邻葵烂,半醉半醒中。
    偶得洞宾象,混混起相从。
  • 2
    [唐]
    天下昔无事,僻居养愚钝。
    山野性所安,熙然自全顺。
    忽逢暴兵起,闾巷见军阵。
    将家瀛海滨,自弃同刍粪。
    往在乾元初,圣人启休运。
    公车诣魏阙,天子垂清问。
    敢诵王者箴,亦献当时论。
    朝廷爱方直,明主嘉忠信。
    屡授不次官,曾与专征印。
    兵家未曾学,荣利非所徇。
    偶得凶丑降,功劳愧方寸。
    尔来将四岁,惭耻言可尽。
    请取冤者辞,为吾忝官引。
    冤辞何者苦,万邑馀灰烬。
    冤辞何者悲,生人尽锋刃。
    冤辞何者甚,力役遇劳困。
    冤辞何者深,孤弱亦哀恨。
    无谋救冤者,禄位安可近。
    而可爱
  • 3
    [唐]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
    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
    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
    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
    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
    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岁余,渔樵一半分渠力。
    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
    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
    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