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伯氏春雨中韵》

痴寒脉脉压晴莎,春渐三分景未和。
待得浓阴收拾后,花边春色已无多。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时节的诗,诗中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逐渐逝去,冬天逐渐来临的深深的忧愁和感叹。 “痴寒脉脉压晴莎,春渐三分景未和”,这两句中首先呈现出了寒冷的春天气息。作者使用“痴寒”来形容寒冷的天气,带着深情款款的痴迷,使得天气在“脉脉”中展现出安静而又温和的面容。“压晴莎”描绘了寒冷如絮的天气厚重且缓慢的降落在晴天的草地上,这是一种带着期待而又有些无力的感觉。紧接着,“春渐三分景未和”则预示着春天的来临,然而“景未和”表示尽管春天逐渐临近,但是天气的变化尚未与之相符,呈现出一种未完成的感觉。 “待得浓阴收拾后,花边春色已无多”是对整个春天的收尾描述。它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了尽头,即使有了浓密的树荫(可能代表了夏季的即将来临)似乎也无法挽回春天的离去。此时,花边的春色已经不多了,这就仿佛是在提醒我们春天已经离我们远去。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热爱和对流逝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热爱和对流逝的无奈,是一首优美的诗歌。
创作背景
《和伯氏春雨中韵》是宋代诗人胡仲参所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方面,首先可以考虑到宋代文学的特点和社会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非常活跃,同时,由于社会相对稳定,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从诗歌标题和内容来看,这首诗是和伯氏在春雨中吟咏的韵脚诗。因此,创作背景还可能涉及到春雨这一自然现象,以及诗人与伯氏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综合来看,《和伯氏春雨中韵》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里,诗人与伯氏一同感受雨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上一首
《偶得》
下一首
《开怀》
诗词关键字: 春色 花边 收拾
相关诗词
  • 1
    [宋]
    橙黄橘绿佳期,诘朝又报阳来复。
    笼葱瑞气,天教蟠绕,名门乔木。
    上界仙人,来游西塾,骖鸾跨鹤。
    有如椽彩笔,笺天万字,呈了、琅玕腹。
    不愿班行鸣玉。
    问君王、再分符竹。
    棣华辉映,庭萱春好,举杯相属。
    伯氏乘轺,诸公须又,安排除目。
    这堆床牙笏,人人道是,太夫人福。
  • 2
    [宋]
    乡与子直游胶庠,是时子明居侍旁。
    友于学问相激昂,声华日驰翰墨场。
    仲氏一第如探囊,伯氏随即凌云翔,已快雁塔书雁行。
    君家余庆未易量,二龙三凤同呈祥。
    一门竞爽如圭璋,前后继踵名相望。
    夥为十佛经中光。
    联翩不羡金华堂,会稽何独夸诸黄。
    世言燕山窦十郎,一枝椿老五桂芳,君今取此名其堂。
    荐绅荣之富篇章,几与窦氏争颉颃。
    吾家亦颇推吾乡,自从仲父闓天荒,五登科第于太常,枝分派别各一房,敢与君家相比方。
    夫人更喜寿且康,岁时罗列称寿觞
  • 3
    [宋]
    雨堤杨柳拂新亭,怪底游人懒踏青。
    手撚梨花成小立,半窗湖水雨冥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