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宝山广严院》

垂手红尘古所难,近天尺五启禅关。
玉绳低转檐楹外,宫漏微传几席间。
云响度声何处笛,翠棱当户越州山。
梦回露滴松梢冷,月在三茅万境间。
作品赏析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苏州云岩寺的高峻、深邃和静谧,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在游览之后产生的清净和超脱的感觉。 “垂手红尘古所难”是描绘云岩寺位置高峻的诗句。“垂手”是一个表示距离近的词语,因为伸手就可以触及到红尘,即车马扬起的尘土,这表明了此处地势的高峻。此句表现出古寺禅关的静僻和深邃,它远离了喧嚣的红尘,使人得以“近天尺五”之感。 “近天尺五禅关”为诗中第一联,这个“近天”的禅关,给人的感觉是既神秘又肃穆。接着的“玉绳低转檐楹外”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夜色的深沉,以及寺庙的幽深。玉绳是北斗七星的组成元素,低转意味着夜色已深。而“宫漏微传几席间”,则描绘了夜深人静的情景,宫中报时的漏刻在静悄悄地滴着水,声音微弱地传到几席之间。 “云响度声何处笛”和“翠棱当户越州山”,分别描绘了云岩寺周围的云响和远处的山景。前者似乎让人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后者则描绘了越州(今浙江绍兴)的青山。 “梦回露滴松梢冷,月在三茅万境间”,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描绘了作者从梦中醒来,看到松梢上的露滴往下滴落,月亮已经升起,万境都显得非常清晰。这里既有对云岩寺周围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作者自身感受的描绘,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云岩寺的高峻、深邃和静谧,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在游览之后产生的清净和超脱的感觉。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人仿佛能够看到一个远离红尘的世界。同时,诗歌也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创作背景
《题宝山广严院》是宋朝诗人释善建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宝山广严院这座寺庙有关。宝山广严院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位于中国的宋朝地区。释善建可能曾游览或居住在这座寺庙附近,对寺庙的环境和氛围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此外,宋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诗歌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常常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因此,释善建的这首诗也可能是在佛教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达他对佛教教义或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题宝山广严院》的创作背景与宝山广严院这座寺庙以及宋朝时期的佛教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诗词关键字: 响度 席间 红尘
相关诗词
  • 1
    [当代]
    少壮扶老弱,街市倚栏杆。
    万民敬肃哀泣,不知北风寒。
    恸悲震天撼地,灵车驶动何忍,轧碎我心肝。
    求阻挡不住,恨哉八宝山!
    声已嘶,泪流尽,哭苍天。
    长安道上西驶,一去不复还。
    怎忆当年载舞,曾迎宾友元首,此路仰慈颜。
    何处寻总理?
    忠魂遍山川。
  • 2
    [宋]
    饱看七宝山头月,惯听三茅观里钟。
  • 3
    [清]
    《博物》张华志,千间广厦开。
    摩挲铜狄在,怅望宝山回。
    大鸟如人立,长鲸跋浪来。
    官山还府海,人力信雄哉!
释善建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