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小圃》

渊明从日涉,董子不窥园。
行乐从吾好,安恬亦性根。
我今勤抱瓮,花发应开樽。
安得恢余地,群珍剩阐坤。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自然和本性的自由,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联“渊明从日涉,董子不窥园”借用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陶渊明每天游荡于自然之中,而董仲舒则专心于书房学习,没有时间去园子里游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本性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世俗的束缚和压力。 “行乐从吾好,安恬亦性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追求自己的喜好,过上安恬的生活,这是人的本性所在。这两句诗强调了人的本性和自由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我今勤抱瓮”中的“抱瓮”是一个典故,表示不求改变,只求保持现状。这里诗人表示自己愿意接受自然的熏陶,不追求改变,只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花发应开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最后,“安得恢余地,群珍剩阐坤”中的“恢余地”表示扩大自己的空间和自由,“群珍剩阐坤”则表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下一首
《感兴》
诗词关键字: 行乐 余地
相关诗词
  • 1
    [唐]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勣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 2
    [宋]
    谁曾白月上青天,谁羡千锺况万钱。
    要入诗家须有骨,若除酒外更无仙。
    三杯未必通大道,一斗真能出百篇。
    李杜饥寒才几日,却教富贵不论年。
  • 3
    [宋]
    野果山蔬未要多,浊醪清酒尽从他。
    不於两琖三杯里,柰此千愁百恼何。
    山倒莫教扶玉树,尊空别得借银河。
    少陵一语君知麽,不见堂前东逝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