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殿无人到者稀,蒲团端坐有谁知。 不因院主通消息,争得寒光万里辉。 |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感。 首句“古殿无人到者稀”,通过“古殿”这一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感。而“无人到者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静谧和孤独。诗人在这里似乎在传达一种信息,即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古老殿堂,很少有人踏足,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句“蒲团端坐有谁知”,描述了一个人坐在蒲团上的场景,而这个人是谁,诗人并未明言。但是通过“端坐”这个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气氛。而“有谁知”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受。这里似乎在暗示,这个人在这个古殿中独自端坐,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也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第三句“不因院主通消息”,是一个转折点,诗人开始揭示这个人的身份或者所处的环境。这里的“院主”可能是指寺庙的主持或者管理者,他们与外界保持着联系,能够传递消息。然而,由于他们没有传递关于这个人的消息,所以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这里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超脱的追求。 最后一句“争得寒光万里辉”,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寒光万里辉”这个意象,诗人描绘了一个清冷、辽阔的景象,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感。而“争得”一词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遗憾,即如果没有院主的消息,这个人就无法得到这种清冷、辽阔的氛围,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古殿、一个人、一种氛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妙的用词,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了读者,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