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郑笺》

老郑东都一钜儒,未知柟树与梅殊。
平生博识犹如此,何况儿曹不读书。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博学多识的郑东儒士,对那些儿时不好好读书的人表示轻蔑。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的独特审美和人格魅力。 首先,诗中以“老郑东都一钜儒”开头,描述了郑东儒士在东都洛阳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是一个高大上的形象,显示出他的博学多识和崇高地位。但是,“未知柟树与梅殊”一句却出人意料地描绘了郑东儒士不知道柟树和梅子的事情,这似乎与他博学的形象相矛盾。 接着,“平生博识犹如此,何况儿曹不读书”两句诗,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郑东儒士的赞扬和轻蔑。诗人认为,即使是博学多识的郑东儒士也有不知道柟树和梅子的时候,那么那些儿时不好好读书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这两句诗既有对郑东儒士的赞扬,又有对那些儿时不好好读书的人的轻蔑和讽刺。 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用词简练,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诗人也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博学多识的郑东儒士,表达了对读书的重视和对不好好读书的讽刺,同时展示了诗人的独特审美和人格魅力。这种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期望。
创作背景
《郑笺》是汉代郑玄对《诗经》的注解,受到历代经学家的重视。宋代学者李龙高对《郑笺》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其创作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学研究的繁荣:宋代是经学研究十分繁荣的时期,学者们对经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非常重视,这为李龙高整理《郑笺》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2. 对前代经学的反思:宋代学者对前代经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试图通过对经典文献的重新解读,阐明儒家义理。李龙高整理《郑笺》,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3. 个人学术兴趣:李龙高本人对经学有浓厚的兴趣,他对《诗经》和《郑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整理和研究,为后人更好地理解《诗经》和儒家经典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李龙高的《郑笺》是在宋代经学研究繁荣、对前代经学反思以及个人学术兴趣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词关键字: 平生 未知 读书
相关诗词
  • 1
    [元]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 2
    [宋]
    苍崖有顶我为庐,日君月妃崖十趋。
    梳风洗雨耳目醒,玉帝诏许瞻宸居。
    周公仲尼在左右,勘点六籍开凡愚。
    曾经秦祸多散阙,郑笺毛传悲纷如。
    精神感通若亲授,损益殷夏还其初。
    忆君低回校天禄,高论自遣陈言锄。
    况今卓绝离人境,妙悟岂可常情拘。
    飘零繁疑梦魂到,戃慌忽堕西南书。
    韩吕之相以类聚,程张之师以道俱。
    业调甘酸嗜秦炙,肯逐象罔迷玄珠。
    分明愤发贯篇首,端的镂写传吾徒。
    乃知山中新所得,慢简闲编皆弃馀。
    修林远岭秋映蔽,浓花近院春扶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