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种粟满川原,幸已皆藏遂。 喜闻欲登熟,近复失所冀。 有虫大如蚕,日夜啮其穗。 群鸦利虫食,剪摘俱在地。 驱呵力难及,十止余三四。 供家固未足,王税何由备。 瘠土耕至骨,所得几何利。 又令遭此祸,不晓上天意。 在世幸许年,必以饥馑死。 闻之不敢诘,但愧有禄位。 移灯面空壁,到晚曾不寐。 |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八十岁老人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感慨。诗中描绘了老人面对艰难生活的无奈和无助,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首先,诗中描绘了老人的悲惨生活。八十岁的老人雪眉苍老,灯前屡次哭泣,问他为什么,他只是默默擦拭眼泪,不语。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了老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接着,诗中描述了老人面对的困境。他种满了粮食,但因为虫害和人为的破坏,收获甚微,无法满足家庭的需要,更不用说缴纳国家的税款了。 其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他感叹贫瘠的土地带来的艰难生活,以及这种生活对老人的威胁。他对于老人的困境感到愧疚,因为自己有禄位却无法改变他的处境。这种愧疚之情通过移灯到夜深未寐的描写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最后,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社会公正的期盼。他希望上天能够理解老人的苦难,能够给予他们公正的待遇。同时,他也期盼未来的社会能够更加公正,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老人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同情与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