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初已来治蜀者,处置尽自乖崖公。 当时奏使便宜敕,不与天下州府同。 行之已及八十载,奸宄消伏谁之功。 因循至此渐抏敝,有未晓者时相攻。 鞭笞小罪亦检察,不许略出常科中。 下民知之颇不惧,州县往往藏群凶。 侧身敛足未动者,实以累朝恩泽隆。 公之初来蜀人喜,慈爱旧熟民情通。 众心欢然耻犯法,救药浮薄归醇醲。 尽将约束付僚吏,兴起学校还文翁。 二年美化极沾洽,远近循服如偃风。 上将归公问谁代,当使间作如笙镛。 遂求元老得青社,其人廊庙之宗工 |
| 这首诗是对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韦皋的赞美。韦皋在担任蜀州刺史期间,治理有方,深得蜀地百姓的爱戴。 首段描绘了韦皋初到蜀地的情景,他慈爱旧熟民情通,使得蜀地百姓欢欣鼓舞,耻犯法,救药浮薄归醇醲。短短几句诗,生动地描绘出韦皋的仁政和蜀地百姓的积极响应。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通过描述韦皋的治理措施,如兴学校、约束僚吏等,展现出韦皋的才干和智慧。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蜀地文化繁荣,民风淳厚。 然而,诗人也指出了韦皋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因循守旧导致弊病丛生,州县官员藏匿奸宄等。这些问题需要韦皋深思熟虑,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韦皋继任者的期望,希望他能像韦皋一样,继续推行善政,使蜀地更加繁荣。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韦皋的赞美,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读者在治理地方时,要注重民情、民生,以仁政为本,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