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方壶苍山秋意图》
昔游华盖仙人掌,万叠芙蓉紫翠生。 犹记月明闻铁笛,人间无处著秋声。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典型的诗歌,作者借物抒怀,以极富有感染力的笔触,通过对华盖山上仙人掌峰的描写以及过去月下听铁笛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昔游华盖仙人掌,万叠芙蓉紫翠生”就给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仙人掌峰就象仙人掌一样,矗立在云端,它的顶部则叠生着象紫罗兰一样的、象青翠的芙蓉一样的云雾,让人仿佛看到一幅气势雄浑的立体画卷。这画卷不仅有色彩,而且有声音。诗人紧接着的“犹记月明闻铁笛,人间无处著秋声”一句,让这幅画卷有了声音,而声音的主体就是曾经在月下听过的铁笛声。这声音象征着过去的欢乐和宁静,也象征着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秋声”在这里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所有逝去的、不再存在的美好事物。它代表了那些被生活压力、困扰和悲伤所替代的美好时光。这样的美好时光曾经在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现在却无法再现。这是诗人在面对现实的痛苦和过去的怀念之间的冲突,他通过这个秋声表达了他的这种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诗:“人间无处著秋声。”是诗人在描绘出的情境中的一点感慨。这里的“无处著”是对找不到一种合适的语言或者方式来描述这种感觉的表达。这是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和感叹。这种情感深深的扎根在诗人的心中,它引导读者思考那些已经被遗忘的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图像和深沉的情感唤起了读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诗人在这里通过对华盖山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过去月下听铁笛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之情。这样的情感通过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得到了升华,让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创作背景
**《题方壶苍山秋意图》是明朝诗人吕复的一首题画诗**。吕复在观赏方壶的《苍山秋意图》画作后,被画中的秋意苍山景色所感染,从而创作了这首诗。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画作的理解和感受,赞美了画家的艺术技巧,同时也可能借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具体的创作背景,如吕复与画家的交往、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
相关诗词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