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书事》
春寒窣窣透春衣,沿路看花缓辔归。 穿过水云深密处,马前晨蜨作团飞。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春寒窣窣透春衣,沿路看花缓辔归。穿过水云深密处,马前晨蜨作团飞。》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首句“春寒窣窣透春衣”中,“春寒”二字点出了季节和天气,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脆弱。“窣窣”是形容轻细的声音或轻微的动作,在这里形容的是微风吹过,透过了春衣的声音,给人一种春天的轻盈和柔和的感觉。
第二句“沿路看花缓辔归”则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大道上,一边欣赏着沿途的花朵,一边骑着马慢慢回家的情景。这里,“看花”是春天的象征,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愉悦。“缓辔”则是形容诗人骑着马慢慢行走的样子,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状态。
第三句“穿过水云深密处”是描绘诗人的行进路线,他穿过了一片水云深密的地方,这地方可能是指春天的大自然中的某个特殊地点,也可能是指诗人在回家的路上所经过的某个特别路段。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神秘和美丽的景象,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最后一句“马前晨蜨作团飞”是描绘诗人马前的景象,马前的晨蜨在飞舞着,形成了一个团飞的景象。晨蜨是春天的一种昆虫,在这里被描绘得非常生动和美丽,给人一种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
创作背景
**《平阳书事》的创作背景是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争**。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侵,占领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当时,施宜生正以朝奉大夫的身份出使金国。面对山河破碎、百姓涂炭的现实,诗人愤而写下此诗,表达了对侵略战争的控诉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相关诗词
-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
五花骢马七香车,云是平阳帝子家。
凤凰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汉家鲁元君不闻,今作城西一古坟。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
黄金意气铁肝肠,革命运中最擅场。
天壤因缘悲道韫,中原旗鼓走平阳。
飘零锦瑟无家别,慷慨欧刀有国殇。
一笑人间痴女子,如君端不愧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