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风潭精舍月夜偶成》

茅屋三间一坞云,此窝真是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居所和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情怀。 首联“茅屋三间一坞云,此窝真是足养吾神。”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居所的简朴环境。三间茅屋坐落在一片梅坞之中,周围环绕着云雾,显得格外幽静。这里确实是养神的好地方,一个“足”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满足。 颔联“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诗人自嘲自己的闲散生活,表达出对归隐生活的自得其乐。这里“不知”和“但见”形成对比,前者表示诗人曾经在官场中忙碌,后者则表示诗人现在已回归田园,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落花、啼鸟这些自然景象,表达出自己随遇而安、怡然自得的心情。 颈联“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所的细节,几案上放着梅花瓶,炉子里烧着地炉茶鼎,煮出的泉水清新可口。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精致和雅致,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尾联“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诗人以一种旷达的语气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天地如何广阔无穷,我都心满意足地在这里过着闲散的生活。这种豁达和乐观的态度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居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情怀。诗人的闲散生活并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恬静和安详
创作背景
《风潭精舍月夜偶成》是宋朝诗人方逢振的诗作。其创作背景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等。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准确了解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但是,可以试着从诗句中揣摩诗人的心境和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在欣赏诗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去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诗词关键字: 地炉 茅屋 逐鹿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