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诗》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达道,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硃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儒学大师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钦佩之情。 首句“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描绘了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如果没有耆儒的扶持,谁能共同坚持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呢?这句诗表达了对耆儒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昭揭五条皆达道,由来一本不殊途”,接着诗人赞美耆儒的教诲和行为,揭示了五条道德准则都是通向真理的道路,而这一本源始终没有改变。这句诗强调了耆儒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这句诗表达了对耆儒的崇高评价,认为他的教诲和行为深奥难懂,但他的言论和行为却是那么的精妙和值得借鉴。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耆儒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的智慧和品德的赞美。 最后两句“我欲研硃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表达了诗人想要像颜回研磨点易那样,学习和传承耆儒的教诲和行为,而耆儒也应该承认这些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耆儒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想要学习和传承耆儒的思想和行为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时光、道德、智慧等方面,表达了对古代儒学大师的敬仰和钦佩之情。诗人通过赞美耆儒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强调了这些思想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要学习和传承这些思想的决心。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的诗歌,也是对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赞美和致敬。
创作背景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诗》是宋朝学者方逢振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中庸》这部儒家经典密切相关。据推测,方逢振可能在一次讲学中,对《中庸》的第二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讲解,随后创作了这首诗,以诗意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庸》思想的理解和体悟。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中庸之道”,即做人处事要遵循适中、公正、平和的原则。方逢振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和体悟进行了艺术的再现,使读者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到《中庸》思想的博大精深。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推测,如需获取更多准确信息,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询问专业人士。
诗词关键字: 逝者 穷尽 圣贤
相关诗词
  • 1
    [魏晋]
    无名困蝼蚁。
    有名世所疑。
    中庸难为体。
    狂狷不及时。
    杨恽非忌贵。
    知及有余辞。
    躬耕南山下。
    芜秽不遑治。
    赵瑟奏哀音。
    秦声歌新诗。
    吐音非凡唱。
    负此欲何之。
  • 2
    [唐]
    宋璟姚崇死,中庸遂变移。
    如何游万里,只为一胡儿。
    泣溻乾坤色,飘零日月旗。
    火从龙阙起,泪向马嵬垂。
    始忆张丞相,全师郭子仪。
    百官皆剽劫,九庙尽崩隳。
    尘扑银轮暗,雷奔栈阁危。
    幸臣方赐死,野老不胜悲。
    及溜飘沦日,行宫寂寞时。
    人心虽未厌,天意亦难知。
    圣两归丹禁,承乾动四夷。
    因知纳谏诤,始是太平基。
  • 3
    [唐]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