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江(一作柳中庸诗)》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优美的七言绝句,以描绘夜泊时的景象和感受为主,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漂泊之感。
首句“夜渚带浮烟”,夜间的河渚上,伴随着朦胧的浮烟,为整个画面定下了深远的氛围。这里的“浮烟”形象,既可能是实景,也可能是想象中的景象,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意象。
“苍茫晦远天”,远处的天空变得朦胧不清,展现了夜色的苍茫和远天的深邃。此句描绘出广阔的空间感,也隐含着诗人的迷茫和困惑。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船在河上的状态。轻柔的缆绳仿佛无法察觉到船的移动,直到缆绳绷紧,人们才发现船已被牵引。这一细节展示了诗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也寓含着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深刻体验。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通过听草的声音寻找岸边,通过嗅闻香味辨别莲花的位置。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最后,“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漂泊之感。诗人只能注视着远去的孤帆,如同游子心中的漂泊之感。这一描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丰富,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内心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漂泊之感。
|
创作背景
《夜渡江(一作柳中庸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国家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这个背景下,诗人们的创作也更加丰富多样。姚崇作为一位唐代诗人,他的作品必然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同时,诗人的个人经历也是创作的重要背景。姚崇在唐代历任高官,他曾担任过宰相,有着丰富的政治经历。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夜渡江(一作柳中庸诗)》的创作背景是唐代的社会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背景因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关诗词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