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金约山归洞霄》

门掩冷云堆,推敲更有谁。
不忘分芋约,来趁折梅期。
听雪连宵话,伤时几首诗。
侵晨催返棹,猿鹤报先知。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首联“门掩冷云堆,推敲更有谁”,通过描绘门的掩映在冷云堆叠之中,暗示了冬日的寒冷和寂静。推敲一词,既可理解为诗人独自推敲诗句,寻求文字的精准和优美,也可理解为诗人推敲自己的心境,试图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一联营造了一种静谧、冷清的冬日氛围,使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 颔联“不忘分芋约,来趁折梅期”,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分享芋头的约定,期待着与友人一同折梅赏雪的时光。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冬季活动的期待,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温暖和希望。 颈联“听雪连宵话,伤时几首诗”,诗人深夜听雪,写下了几首关于时局的诗篇。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伤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关注。 尾联“侵晨催返棹,猿鹤报先知”,描绘了清晨将至,猿鹤提醒诗人归家的情景。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也暗示了诗人即将结束冬日的独自思考和内心探索,回归到与自然和社会的正常互动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寥、希望、忧虑和回归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送金约山归洞霄》是宋朝诗人褚伯秀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事件及褚伯秀的个人经历有关**。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背景**:宋朝时期,国家经常遭受外族的侵略,战争频繁,社会动荡。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褚伯秀也是如此。 2. **地理环境**:褚伯秀生活的地区与洞霄山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对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当金约山归洞霄时,褚伯秀便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友情背景**:褚伯秀与金约山之间可能有着深厚的友谊,金约山的离别可能让褚伯秀感到悲伤和不舍。因此,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综上所述,《送金约山归洞霄》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历史、地理和友情等多个方面,是褚伯秀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结合。
上一首
《乌梅》
下一首
《南塘》
诗词关键字: 推敲 首诗
相关诗词
  • 1
    [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 2
    [宋]
    积藓青逾一寸痕,山灵守护几千春。
    长藤横系岩边木,何日重来挂葛巾。
  • 3
    [宋]
    乱山倚伏龙蛇蟠,苍藤古木门径寒。
    蕊宫潭潭列万础,碧楼朱户参云端。
    吾闻上界足官府,谪下名山作仙侣。
    我来寻仙访泉石,落日浮云随杖屦。
    道士邓君吾故人,汲泉煮茗慰酸辛。
    笑谈未厌樵柯烂,回首人间五百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