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麻城道中二首》

天雨乍霁云乍折,马首诸山齐献碧。
崒峍突兀何处峰,淡鸦鲜妍可怜色。
长途遥遥无止息,北风夜起转愁绝。
马铃当当送残日,乌鸦千点古坟侧。
我有新愁写不得,山骨鳞鳞忽起脊,中间尺余马蹄迹。
只道山石碎马啼,谁知马啼能穿石。
莫言此石太辛苦,南山石阅北邙土。
石深一寸土无数,马上儿郎方笑语。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山水画卷,通过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艰辛。同时,诗人以马为媒介,表达了自己面对困苦与挫折的坚韧态度。 首句“天雨乍霁云乍折,马首诸山齐献碧。”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山峦在云雾消散后呈现出翠绿的色彩,给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崒峍突兀何处峰,淡鸦鲜妍可怜色。”通过对山峰和鸦鸟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生动。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长途遥遥无止息,北风夜起转愁绝。”描绘了长途旅行的艰辛和寂寞,北风夜起更加增添了诗人的忧愁。但是,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通过“马铃当当送残日,乌鸦千点古坟侧。”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山骨鳞鳞忽起脊,中间尺余马蹄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态度。然后通过“只道山石碎马啼,谁知马啼能穿石。”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马的坚韧和毅力。 最后,诗人通过“莫言此石太辛苦,南山石阅北邙土。石深一寸土无数,马上儿郎方笑语。”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诗人认为,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只有通过经历和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色彩,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袁中道的《麻城道中二首》是在他旅途中所创作的。这些诗描写了他在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色以及他内心的感受。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旅途中的孤独、忧虑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叹。这些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袁中道在旅行中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儿郎 寸土 止息
相关诗词
  • 1
    [明]
    我闻龟头山,乃在麻城县。
    东离八十里,高峻远先见。
    伸<宁页>向南行,欲桥仍俯颤。
    巨吻谽谺张,穹脊坼绞现。
    锐峰尾突扬,垂陇足深浅。
    戴石被介甲,嘘云零雨霰。
    仿佛洛书出,峍兀海鳌抃。
    绵延地一舍,巇险行不遍。
    形貌肖灵真,活动生孽变。
    不知在何时,传自旧俗谚。
    窃食太仓米,官耗岁常洊。
    粪田东义州,丰肥最淮甸。
    天心恶馋暴,猛风激飞电。
    霹雳振颔下,凿去唇一片。
    地灵锁跌爪,骨死永不转。
    至今涎沫凝,石乳方气扇。
  • 2
    [宋]
    遥闻连理松,托根黄麻城。
    枝枝相钩带,叶叶同死生。
    虽云金石姿,未免儿女情。
    想应风月夕,满庭合欢声。
  • 3
    [宋]
    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芘行者,且以名其亭。
    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
    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故作是诗。
    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
    (古语云:一年之计,树之以谷。
    十年之计,树之以木。
    百年之计,树之以德。
    )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
    天公不救斧斤厄,野火解怜冰雪姿。
    为问几株能合抱,殷勤记取角弓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