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翁定宿瀑上》
偶送诗人共宿山,拥炉吹烛听潺湲。 已修茗事将安枕,因看梅花复启关。 崖色无苔通磵底,月光如练抹林间。 平生所历同邮寄,独到庵中不忍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夜宿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陶醉之情。
首联“偶送诗人共宿山,拥炉吹烛听潺湲。”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偶然在山中共宿,围炉夜话,倾听山间流水声的情景。用“偶送”二字,表现了这次相遇的偶然性,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惊喜与愉悦的情绪。
颔联“已修茗事将安枕,因看梅花复启关。”描述了诗人原本已经准备好休息,但因为看到梅花盛开,又忍不住打开门欣赏。这一联通过“修茗事”与“看梅花”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颈联“崖色无苔通磵底,月光如练抹林间。”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美景,崖石上没有苔藓,月光如丝般穿过树林。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陶醉。
尾联“平生所历同邮寄,独到庵中不忍还。”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山中夜宿经历的感慨,他觉得这一生的经历就像邮寄一样,短暂而又独特,而独自在庵中的时候,他忍不住想要留下来,不忍离去。
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山中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创作背景
《别翁定宿瀑上》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代背景:刘克庄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国家分裂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可能对诗人的创作心态和主题产生一定影响。
2. 个人经历:刘克庄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他的个人经历可能对他的创作产生一定影响,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等的思考和感悟。
3. 自然景观:诗歌中的“瀑上”指的是瀑布之上,这可能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地方。诗人可能在游览这个地方时,被其美景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综上所述,《别翁定宿瀑上》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自然景观等因素有关。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关诗词
-
古歙遭逢定宿缘,作成和气致丰年。
一溪浪静一溪月,百里民安百里天。
草茂圜扉花满县,雨余村落水通田。
正惭欠识荆州原,忽拜雕冰镂玉篇。
-
闲乘石罅船,又到浙江边。
回向初心地,皈依古洞天。
成丹呼鹤舞,喷酒起龙眠。
雨意偏留客,杯茶定宿缘。
-
徇俗非能事,便幽定宿缘。
跃泉新作雨,装树巧留烟。
雀喜频频下,蜂知小小穿。
疎风奏檐佩,无梦到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