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子常饷双鸳将以五言效颦三首以谢》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歌以高雅的梧桐和甘美的醴浆为象征,描绘了一种高尚、清雅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嘲笑争夺腐鼠的鸱辈,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和低俗追求的蔑视。
首句“栖非梧不憩”借用凤凰非梧桐不栖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追求。第二句“渴以醴为浆”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即只求心灵满足,不求物质奢华。
三、四两句“回首笑鸱辈,方争腐鼠忙”则生动地描绘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争夺低俗之物的人们。诗人以嘲笑的态度对待这些世俗纷扰,进一步凸显了自己的高尚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歌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和生活态度的追求,同时也对世俗纷扰和低俗追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
创作背景
《子真子常饷双鸳将以五言效颦三首以谢》是宋朝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组五言诗。根据诗题,这组诗是刘克庄为了感谢子真和子常两位朋友送给他的双鸳而创作的。其中,“饷”指的是馈赠,“双鸳”则可能是指一双鸳鸯或者是一种鸟类的礼物。
至于具体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记载有限,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具体的创作年份和背景。但是,从诗歌内容来看,可以感受到刘克庄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通过诗歌的传唱,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响屐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
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娥亦效颦。
共惜不成金谷妓,虚令看杀玉车人。
第一百五十七卷
-
三春景色最堪珍,转眼黄梅争效颦。
叹彼天公如有意,故将牛女隔恨津。
千里遥隔魂飞苦,三载相思梦亦贫。
日将努力磨岁月,为郎抛得几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