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长安郊游二音》
暮春春始遍长安,杨柳青青拂水端。 若似江南春太早,而今那得嫩条看。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以长安的杨柳为主要描绘对象,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色过早消逝的遗憾之情。
首句“暮春春始遍长安”,点明了时间地点,即在暮春时节的长安。这里的“春始遍”表达的是春天已经开始普及,但并未完全消逝。
次句“杨柳青青拂水端”,生动地描绘了长安街头的杨柳青青,轻拂水边的景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第三句“若似江南春太早”,笔锋一转,提及江南的春天来得过早。这一句通过对比,突显出长安春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色过早消逝的遗憾。
最后一句“而今那得嫩条看”,以感叹的语气表达出对江南嫩柳已经难以看到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消逝的惋惜,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敏锐的洞察和感慨。
|
创作背景
袁中道的《暮春长安郊游二音》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明朝万历年间的生活经历和心境有关。袁中道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曾在京城任职,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因此,他对于暮春时节的长安郊外景色可能会有所感受和抒发。
此外,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袁中道在诗中可能也借助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可能涉及到袁中道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感悟。
总之,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思想感悟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需要综合考虑。
相关诗词
-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霏霏小雨不沾衣,细逐斜风密又稀。
好湿香尘粘柳絮,莫教零落送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