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陇右途中遭非语》

赵有两毛遂,鲁闻二曾参。
慈母犹且惑,况在行路心。
冠冕无丑士,贿赂成知己。
名利我所无,清浊谁见理。
敝服空逢春,缓带不著身。
出游非怀璧,何忧乎忌人。
正须自保爱,振衣出世尘。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首联“赵有两毛遂,鲁闻二曾参”,通过引用两个历史人物来表达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失望。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勇猛果敢的人物,曾参则是孔门弟子,以孝行著称。然而,在诗人的眼中,这些名人事迹已经无法引起普通人的共鸣,甚至会让慈母感到困惑。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无奈和失望。 颔联“慈母犹且惑,况在行路心”,进一步强调了世道人心的不明智。即使是慈母,也无法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更何况是普通的行路人。这种表达暗示了诗人对普通人的劝诫:不要被世道人心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颈联“冠冕无丑士,贿赂成知己”,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在诗人看来,不论身份地位,只要有财有势,就可以得到他人的恭维和贿赂,甚至可以成为知己。这种描述揭示了社会上权钱交易、虚情假意的普遍现象,令人痛心。 尾联“出游非怀璧,何忧乎忌人”,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保护的信心。诗人认为,如果人们能够像游历一样,不带珍宝,无需担心他人的忌恨和陷害。这种表述展示了诗人对清廉自守的坚持和对自我保护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对比现实和理想、表达批判和自我保护的信心,展示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不满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陇右途中遭非语》是唐朝文人员半千的诗作。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社会背景**:唐朝是一个繁荣且多元化的朝代,文学和艺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员半千生活在这个时代,自然受到了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2. **人生经历**:员半千在《陇右途中遭非语》中描述了自己在陇右途中的遭遇。这里的“非语”可以理解为遭受他人的诽谤或误解。这可能反映了员半千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一些困境或挑战。 3. **心境表达**:通过诗歌,员半千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心境和态度。这也可能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感悟或自我激励。 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推测《陇右途中遭非语》的创作背景是员半千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态度。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冠冕 慈母 行路
相关诗词
  • 1
    [宋]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顾时,若有意时非语话,都无情处是肝脾。
    方将忧已到未到,何暇责人知不知。
  • 2
    [宋]
    入理深谈,语非语,默非默。
    量材补职,武是武,文是文。
    用舍临埋,剸裁在我。
    只如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将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
    寰中天子勑,塞外将军令。
  • 3
    [宋]
    我有一句,非默非语。
    日用见成,一时分付,依前罔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