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之晚坐有感次韵》
丈夫不作宋玉悲,珍重陶潜菊一枝。 寄傲北窗缘底事,只应真趣少人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情趣的诗。首句“丈夫不作宋玉悲”,一出笔便以高屋建瓴之势劈空而来,作者不愿意像宋玉那样因悲秋而伤感,表现出一种豪壮、坚韧的品格。这里用宋玉之悲秋作反衬,为下文的抒发胸臆、表白心志作了铺垫。
次句“珍重陶潜菊一枝”,作者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表明自己如陶渊明一样,珍重菊花不畏霜寒的品格,淡泊功名,逍遥洒脱,傲然处世。
第三句“寄傲北窗缘底事”,作者用“寄傲”一词表明自己如陶渊明一样,有傲骨而寄情于北窗之下,不向权贵低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里的“北窗”化用陶渊明的“夏寝北窗下,清风入吾室”的诗意,表示自己的心志所向。
最后一句“只应真趣少人知”,作者认为陶渊明之所以归隐田园,是因为真正的人生趣味很少有人知道,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也是作者自己的心声,他深感真正的人生趣味被世俗所忽视,因此寄情于诗,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首诗表现出作者坚韧、傲岸、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品格和情趣,同时也表达了对陶渊明高洁人格的赞美和追求。
|
创作背景
《象之晚坐有感次韵》是宋代诗人李吕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李吕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有关。李吕经历了宋代的繁荣与衰落,对社会、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百态的关注和思考。
在这首诗中,李吕可能借助夜景、寂静的环境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诗歌可能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琐事、人情世故的描绘。
要了解《象之晚坐有感次韵》的确切创作背景,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资料。
相关诗词
-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
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
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
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