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冢》
落梅万点晓泥乾,擘纸携家去上山。 宁与先君游地下,肯随谄子乞墦间。 墼墙渍雨颓偏易,沙土栽松长极艰。 毕竟有惭庐墓士,林扉夜只付僧关。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深具感情的诗,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坚韧不屈、宁折不弯的人格风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落梅万点晓泥乾,擘纸携家去上山。”以落梅和晓泥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同时引出携家上山的行程,为全诗铺设了背景。这里的“落梅万点”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隐喻着生命的消逝和人生的无常。
接下来,“宁与先君游地下,肯随谄子乞墦间。”表达了诗人宁愿与先君在地下相伴,也不愿随波逐流,向权贵谄媚的态度。这体现了诗人的风骨和坚持,表达了他对真理和尊严的坚守。
然后,“墼墙渍雨颓偏易,沙土栽松长极艰。”这两句描绘了生活的艰难,同时也隐喻着坚守节操的困难。但是,即使困难重重,诗人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愿妥协。
最后,“毕竟有惭庐墓士,林扉夜只付僧关。”这里的“有惭庐墓士”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完全尽孝的愧疚之情,而“林扉夜只付僧关”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坚守节操的执着。
|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上冢》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首先,宋代是一个重视孝道、尊崇祖先的时代,祭祀先祖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样的文化背景为《上冢》这首诗提供了思想基础。
其次,刘克庄本人的生活经历也对他创作这首诗产生了影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已故先人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懑。他通过祭祀先祖的方式,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综上所述,刘克庄的《上冢》是在宋代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共同作用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先人、孝道以及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诗词
-
驾出北郭门。
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
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
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
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
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
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
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
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
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
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
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
以此为明规。
-
真搜禹穴并人间,群玉西邮东可攀。
天地有灵移策府,心胸如许贮名山。
秦燎不到书生腹,孔壁重归女史环。
却笑安釐汲上冢,殉书玉碗为谁关。
-
闲观《逸民传》,独爱鹿门老。
上冢亦携家,城市未尝到。
床下拜卧龙,畎亩终身好。
遗安一时言,千古仰高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