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韵别宋希仁》

四山寂寞南塘死,此事今谁得绪馀。
耳冷不闻前辈论,眼明犹读后生书。
我如蒲柳惊秋早,君似芙蕖出水初。
此别未知重面日,可堪回首送轩车。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感慨万分的情感氛围。诗人在表达与朋友离别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以下是对具体诗句的赏析: 1. “四山寂寞南塘死,此事今谁得绪馀。”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稍带落寞的自然景象,四周围的山和南塘都显得沉寂无声,给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感觉。诗人借此景象引发出对过往事物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悲凉和感慨。 2. “耳冷不闻前辈论,眼明犹读后生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感叹自己已经不能听到前辈的教诲,但仍然能看清并学习后生的书籍,表现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3. “我如蒲柳惊秋早,君似芙蕖出水初。”这两句诗用比喻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和朋友的不同状态。诗人将自己比作蒲柳,惊觉秋天的到来,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而将朋友比作刚刚出水的芙蕖,鲜嫩清新,展现出朋友的年轻和活力。 4. “此别未知重面日,可堪回首送轩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诗人感叹此次别离后不知何时才能重逢,回首看着朋友离去的轩车,心中满是哀伤和不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比自己和朋友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深沉而感人的情感氛围。
创作背景
《次韵别宋希仁》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诗作。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和诗,即按照别人的诗的原韵和题材而作的诗。次韵是和韵的一种,即用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别宋希仁,则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为送别友人宋希仁而作。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推测:诗人刘克庄与友人宋希仁或许在一次聚会或访问中相遇,两人交流甚欢。然而,聚会结束后,宋希仁即将离开,刘克庄为了表达惜别之情,便创作了这首和诗《次韵别宋希仁》。 在诗中,刘克庄可能借助景物、情感等元素,描述了与宋希仁分别的场景,以及自己的感慨和祝愿。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祝福等复杂的情感。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诗词关键字: 蒲柳 读后 出水
相关诗词
  • 1
    [宋]
    相従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
    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是日,与宋君同栽松寺中。
    )三年不顾东邻女,(取宋玉。
    )二顷方求负郭田。
    (取季子。
    )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劚龙泉。
  • 2
    [宋]
    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
    人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三年不顾东邻女,二顷方求负郭田。
    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斸龙泉。
  • 3
    [宋]
    相逢长日坐如痴,瘦得吟肩耸过颐。
    天意复生郊岛在,人心自逐古今移。
    高秋月色行松顶,半夜山中读楚辞。
    此道若无千载后,尘昏何处照妍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