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杨文赴廷试》

只今冠盖盛诸杨,连岁科名属雁行。
笔下戈矛吾退舍,胸中珠琲海倾藏。
鸡群有鹤人谁识,熊掌兼鱼子厌尝。
一振斯文千古事,凭君更为引天潢。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却鲜有人知的诗人的困境和期盼。首联“只今冠盖盛诸杨,连岁科名属雁行”展示了当前的社会风气,人们更看重权势和名利,而科举考试的名次也像是大雁飞行一样,年年有序。这种环境下,诗人自己的才华被掩盖,无人赏识。 颔联“笔下戈矛吾退舍,胸中珠琲海倾藏”非常生动。诗人以“笔下戈矛”形容自己的诗文锋利有力,而“胸中珠琲海倾藏”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颈联“鸡群有鹤人谁识,熊掌兼鱼子厌尝”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处境。他像鹤立鸡群一样,虽然出类拔萃,但无人赏识。同时,他也像熊掌和鱼一样,虽然身怀绝技,但人们却已经厌倦了这种才华。 尾联“一振斯文千古事,凭君更为引天潢”则是诗人的呼吁和期望。他希望有人能引领清流,振兴文化,让他的才华得以展现,成就千古之事。整首诗情感深沉,文笔犀利,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深无奈和对未来的热切期待。
创作背景
《送杨文赴廷试》是宋朝诗人李吕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题目《送杨文赴廷试》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吕为好友杨文送别,预祝他赴廷试取得好成绩。廷试是宋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级别考试,对于读书人来说意义重大。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科举考试、送别友人相关。 其次,宋朝是一个重视文化、崇尚诗词的朝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李吕作为宋朝诗人,与杨文同为文人,他们之间可能有着深厚的友谊和文学交流。因此,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李吕与杨文之间文学交往的产物。 综上所述,《送杨文赴廷试》的创作背景与科举考试、送别友人以及文人之间的文学交往相关。
诗词关键字: 戈矛 雁行 冠盖
相关诗词
  • 1
    [唐]
    武陵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遣共浑王饮,错宴延陀儿。
    始被鸿胪识,终蒙御史知。
    精神既如此,长叹复何为。
  • 2
    [明]
    铁瓮城边甲第崇,门庭萧瑟相公风。
    御书题后楼常锁,法辇过来宅尚空。
    径老孤松巢野鹤,台留片石荫疏桐。
    怀贤伫想当年事,花马谁终筑塞功。
  • 3
    [元]
    雁门天下英雄,策勋宜在平吴后。
    金符佩虎,青云飘尽,名藩坐守。
    千里江皋,一时淮甸,扫清残寇。
    看人归厚德,天垂余庆,阶庭畔、芝兰秀。
    我望戟门如画,气佳哉、危亭新构。
    年年此席,风流长占,中秋重九。
    丹桂留香,绿橙供味,碧萸催酒。
    有庐山绝顶,苍苍五老,赞君侯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