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符》
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 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 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 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歌颂了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字伯符,其勇猛和霸略无人能敌。每当打开历史册,看到他的伟业和规模,都让人感慨不已。
诗歌颔联写孙权年仅十七岁就横扫江东,自成一方霸业,这样的成功自古以来都无人能及。颈联则通过对比,凸显出孙权的英勇和谋略,即便是强大如曹操,也被称为“猘子”,而孙权的谋士周瑜则被尊称为“姨夫”。
尾联中的“君看末命尤奇特”一句,是指在孙权临终时,他的遗命非常奇特。他并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托付给了重臣张昭。这种托孤的方式在古代是十分罕见的,进一步凸显了孙权的智慧和胆识。
整首诗用词典雅,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智慧和胆识的崇敬之情。
|
创作背景
《孙伯符》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有关。孙权,字仲谋,是吴国的开国君主,他的哥哥孙策被称为“小霸王”,勇猛善战,但在年轻时去世。刘克庄在诗中表达了对孙权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具体来说,刘克庄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历史书籍或传说的启发,对孙权的英勇和智慧产生了感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歌。同时,刘克庄也可能借助孙权的历史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英勇、智慧等品质的崇敬和向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相关诗词
-
清议岂徒光四户,直声应已到三韩。
黄门有手能批敕,太学无人为举幡。
-
两溪合流涵太虚,白龙簸弄摩尼珠。
玉娥捧盘不敢去,孚尹散入仙人居。
仙人乘云游汗漫,琼箫寥寥度银汉。
斟酌北斗依上台,玉宇珠宫露如霰。
凤台神驭不可留,春风花开帝王州。
夫容峰前旧时月,夜夜长照溪上楼。
-
吴树绿如盖,越山天下奇。
遥知戎事暇,总是雅歌时。
国士曾持节,将军已建旗。
西宛有名骥,安得为君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