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经台》
胜事如飞去不还,无人更立白云间。 西风落尽贝多叶,明月自来天竺山。 岩桂影寒泉暗滴,玉炉香减藓空斑。 孤猿亦有斜阳恨,莫道三声是等闲。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孤寂与凄美之感的诗。首联“胜事如飞去不还,无人更立白云间”,诗人以“胜事如飞去不还”开篇,给人一种美好事物消逝不再的遗憾之感,进而引出“无人更立白云间”,展现出一种无人再能享受这美好胜景的孤寂落寞之情。
颔联“西风落尽贝多叶,明月自来天竺山”,西风强劲,贝多叶落,一片萧瑟,而明月自天竺山升起,形成一种凄清之美。此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
颈联“岩桂影寒泉暗滴,玉炉香减藓空斑”,岩桂的树影在寒泉之上暗淡摇曳,玉炉的香气渐减,苔藓上的斑点空空如也。这一联的描绘更加深了诗中的冷清与落寞之感。
尾联“孤猿亦有斜阳恨,莫道三声是等闲”,以孤猿的悲鸣与斜阳的余晖作结,形成了强烈的悲凉与无奈之感。诗人通过孤猿的悲鸣,传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悲伤与怨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动物声音的模仿,展现出一种孤寂、落寞、悲凉的美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创作背景
赵湘的《翻经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隋朝僧人智顗有关。智顗大师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被后世尊为“东土释迦”。他一生弘法三十余年,度僧四万余人,撰疏三十余部,计一百七十卷。他的著作《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被称为“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根本典籍。智顗大师在湖北荆州的玉泉寺创立了天台宗,他的“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思想,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赵湘的《翻经台》诗,就是描绘了智顗大师在玉泉寺翻经台的场景,表达了对大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关诗词
-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
野蔓高台下,前朝记不诬。
金文翻古偈,汉字变胡书。
彩线风飘断,缃帘火烬馀。
破云开白日,穿水照芙蕖。
科斗频更改,庵园几遍锄。
真门兼逸韵,两欲慕相如。
-
万瓦轻霜爱日明。
游丝来往似春晴。
幽禽弄暖百般声。
斑竹乍翻经夏箨,绿池犹泛过秋萍。
溪桥谁共探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