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碛江同存子侄论易》
行行晚到碛江天,间把乾坤仔细论。 流水不知何处去,渔樵一饱两忘言。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意境的诗歌。首句“行行晚到碛江天”,以行进的步伐与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一幅广阔深远的江天景象,既有行程的艰辛,又有对自然壮美的赞叹。次句“间把乾坤仔细论”,表达了诗人对天地宇宙的思考,这种深思使得诗歌具有了哲理性。
第三句“流水不知何处去”,以流水的意象寓言人生的无常和未知,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轨迹的深思。最后一句“渔樵一饱两忘言”,则以渔樵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饱食忘言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行进、思考、寓言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广阔、无常和简单快乐,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
创作背景
《舟过碛江同存子侄论易》是宋代的诗人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作者阳枋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阳枋在宋末元初时期,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但也遭遇过一些政治上的风波和困境。同时,他也是一位易学大师,对易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阳枋在舟行碛江时,与子侄一同游览山水,讨论易经的哲理和人生意义。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人类智慧的思考和感悟,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寻求哲理和心灵寄托的精神追求。
相关诗词
-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
远书来阮巷,阙下见江东。
不得经史力,枉抛耕稼功。
雁天霞脚雨,渔夜苇条风。
无复琴杯兴,开怀向尔同。
-
车马驱驰人在世,东西南北鹤随云。
莫言贫病无留别,百代簪缨将付君。
不逐浮云不羡鱼,杏花茅屋向阳居。
鹤鸣华表应传语,雁度霜天懒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