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见说三关息虎貔,风高白产卷旌旗。 擎天磔柱瞿唐险,保蜀夫模阵石奇。 誓出离山禽仲达,肯屯汉口学姜维。 枕戈心事闻鸡起,未必间眠听竹枝。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阔雄奇的战场景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首联“见说三关息虎貔,风高白产卷旌旗”,以壮烈的笔调描绘出关隘之上猛虎般勇猛的战士和风中翻飞的旌旗。这一联不仅展示了战场的磅礴气势,也展现了诗人对英勇战士们的赞美。
颔联“擎天磔柱瞿唐险,保蜀夫模阵石奇”,以瞿塘峡的险峻和神奇的阵石比喻战士们的坚韧和勇猛,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壮烈气氛。
颈联“誓出离山禽仲达,肯屯汉口学姜维”,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誓要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
尾联“枕戈心事闻鸡起,未必间眠听竹枝”,以“枕戈待旦”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坚定决心,以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整首诗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充满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对读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鼓舞力。
|
创作背景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是宋朝诗人阳枋的诗作。为了准确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首先需要考虑到阳枋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宋朝时期,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政、社会现象以及个人情感的看法。
其次,诗题中的“赴大宁司理”表明阳枋正在前往大宁担任司理一职,而“贽俞帅”则意味着他向俞帅献礼或致意。这可能涉及当时官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背景。
最后,还需要考虑阳枋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他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综合这些因素,可以推断《赴大宁司理贽俞帅》的创作背景涉及阳枋的职业生涯、社交环境以及他对生活的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于史料有限,无法直接确知诗作的具体创作背景,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长怕山林勒驾回,幽寻空像栎山隈。
乘闲特羡春风约,行乐宁论暮景催。
情分一家欣满座,穷愁千斛厌成堆。
白头甥舅今稀有,原把清樽日醉陪。
-
北望成区脱,霜空一岭横。
野烟胡骑猎,寒柝戍楼声。
峰刺高天近,云量巨谷平。
微茫山尽处,当日大宁城。
-
黑龙江上水云腥,女真连兵下大宁。
五国城头秋月白,至今哀怨海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