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挽黄循斋》

忆昔论文友,如今舐鼎仙。
周经谈正印,易学话真传。
一乐堂中语,三生石上缘。
莲峰望昆岳,惆怅白云连。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思念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过去一起论文、探讨学术的时光,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他们曾经共有的学术讨论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借助仙、缘等意象,流露出对生死、命运的无奈与哀思。 首联“忆昔论文友,如今舐鼎仙”中,诗人回忆往昔与友人一起研讨学术的时光,而如今友人却已离世,成为仙人。“舐鼎仙”这一形象,寓意着友人已经离世,同时也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 颔联“周经谈正印,易学话真传”,诗人进一步回忆了他们曾经一起探讨的经典学术。这里提到的“周经”和“易学”,都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学术,体现了他们学问的渊博和深厚。 颈联“一乐堂中语,三生石上缘”,诗人以一乐堂中的欢声笑语,和三生石上的缘分,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命运的无奈。这里的“三生石”,寓意着他们的友情超越了生死。 尾联“莲峰望昆岳,惆怅白云连”,诗人以莲峰遥望昆岳,白云连绵不绝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思。这里的“莲峰”和“昆岳”,寓意着生死两隔,而“白云连”则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文字流畅,充满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过去的回忆。同时,诗人也借助各种意象,表达了对生死、命运的无奈与哀思,使整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挽黄循斋》是宋朝诗人阳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对亡友的悼念。黄循斋是阳枋的友人,可能已经去世。阳枋在诗中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通过诗歌的形式,阳枋缅怀了与黄循斋过去的交往,对其逝去表达了悲痛之情,同时也赞扬了黄循斋的品德和才华。这类诗歌在宋代比较常见,多用于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哀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真传 易学 论文
相关诗词
  • 1
    [宋]
    门前枯叶满荒街,堂下残芜拥土阶。
    蓬荜萧条如旅店,豆蔬淡薄学僧斋。
    昼存真火温枵腹,夜挽黄流灌病骸。
    唤取邻翁同结社,它年仙去与君偕。
  • 2
    [宋]
    夙是通家契,姻盟又此时。
    相依百罹世,多活几年期。
    辰龙竟归梦,子书谁续为。
    九京不可作,乔梓北风悲。
  • 3
    [宋]
    当年时事谁,咄咄赋归与。
    同是无枝鹊,危如游釜鱼。
    偷生盟世好,访远记山居。
    已矣向谁恸,儿孙书满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