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月夜江楼闻笛》

陈子别家经年,孤身千里,抚月色之凄清,感笛声之悲惋
,怅然集语,用写羁怀。
楼前澹月连江白,楼底谁家吹玉笛?笛声愤怨哀中流,一
夜愁杀江南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空掩柴扉度岁华。
双泪别来犹未断,那堪又听《落梅花》。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的内容写羁旅他乡的愁思,诗的情绪忧郁悲凉,艺术手法上运用层层铺叙的手法,情景交融,是一首表现离乡思君的作品。 诗的首句“楼前澹月连江白”,点明诗人所在的地点和时间,并写出月光照射下的江面和远处的山峦。月光淡淡的,笼罩着无边的江水,显得格外清静、幽美。诗人置身于这月色之中,自然会生出许多离情别绪。 第二句“楼底谁家吹玉笛”,从首句的“澹月连江”中,可以知道时间已入深夜。这时,忽然听到楼底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笛声如诉如泣,不禁勾起诗人满腹愁思。 第三句“笛声愤怨哀中流”,是全诗的诗眼。笛声为什么吹出这样悲怨的调子?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让读者去想象、去回味其中的原因。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第四句“一夜愁杀江南客”,直抒胸臆。诗人客居他乡,听到这样悲怨的笛声,不禁愁绪万千,彻夜难眠。“江南客”表明诗人飘泊他乡的处境和对家乡的思念。 第五、六两句“江南万里不归家,空掩柴扉度岁华。”进一步表现诗人的愁思。万里之遥,他乡之客,思归而不得归,已是十分愁苦了。但他还并不甘心,还想有一个完聚之望。他说:“我万里飘泊之客还没有归去,只能孤寂地关闭柴门,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岁月了。”从表面看来,“空掩柴扉”、“度岁华”似乎十分消极,其实这正表现了诗人的无法排遣的苦闷和追求。 第七句“双泪别来犹未断”,从“空掩柴扉”中见出他归乡之望的不能实现,内心的痛苦无法排遣,因此再次流下眼泪。“那堪又听《落梅花》”,以听觉上的感受来写视觉上的景象——花开花落,用以衬托诗人的愁绪无穷无已。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层层铺叙的手法,情景交融。从首句到“一夜愁杀江南客”为一层,着重描述“笛声”;从“江南万里不归家”到“那堪又听《落梅花》”为一层,着重描述客中的“愁思”。层层描写,情景相生,直至主人公心灵震颤。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空掩”、“度岁华”是写眼前实景;而“江南万里”则是心中想象之景;“笛声”则是诗人想象中魂牵梦萦之地。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笛声”与月色、江色对比,以“万里不归家”与“江南客”对比等。通过对比使得景与情更鲜明、更强烈。整首诗通过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中的情与景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优美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忧郁悲凉,艺术手法上层层铺叙、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鲜明等使诗的感染力增强。语言通俗易懂、情真意切、意境深远是这首诗的特点。
创作背景
《月夜江楼闻笛》是明代文人陈言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因人因事而异,但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作者的人生经历**:陈言可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通过月夜江楼闻笛的场景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考。 2. **历史背景**:明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3. **文学传统**:古诗中常有以月夜、江楼、笛声等元素进行创作的传统,陈言可能受到这种文学传统的影响。 具体到《月夜江楼闻笛》这首诗,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来推断创作背景。诗描述了月夜下江楼上的美景,以及远处传来的笛声。陈言可能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站在江楼上,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妙,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美好的体验。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笛声 柴扉 中流
相关诗词
  • 1
    [明]
    落莫香魂绕旧宫,讵知色相本来空。
    笛声黄鹤高楼上,诗句孤山小店中。
    晓树烟霜千万点,晚篱松竹两三丛。
    相思只尺凭谁寄,目断天南字字鸿。¤
  • 2
    [明]
    桃花开后杏花稀,客子来时燕子飞。
    山郭数村芳草合,野篱三面乱峰围。
    风尘歧路何年尽,破帽长裾此计非。
    遥忆故乡归不得,白鸥春水掩柴扉。
  • 3
    [宋]
    老来多病盍归休,只为江山得少留。
    万顷澄波环胜境,千峰倒影漾中流。
    十年两作西湖长,一日同为北牖游。
    预约他时官事了,与君重醉百花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