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挽心友李应之判县》

妙岁麟经得兴微,名成四十壮心违。
半生于德归六驷,一节夷清在首薇。
古礼事亲轮月晓,新诗易箦片云飞。
九京他日如堪作,见说非公谁与归。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的一生经历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亲情和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妙岁麟经得兴微,名成四十壮心违”,描述了主人公在年轻时对经典的学习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届四十,壮志逐渐消退。“妙岁”指年轻时期,“麟经”泛指古代的经典文献,“得兴微”表达了主人公对经典的理解逐渐深入。而“名成”则指年届四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壮心违”则表达了主人公的壮志逐渐消退,内心有些失落。 颔联“半生于德归六驷,一节夷清在首薇”,进一步描述了主人公一生的品德和节操。“半生于德”指主人公一生注重道德修养,“归六驷”则用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对富贵荣华的淡泊态度。“一节夷清在首薇”则用比喻表达了主人公始终保持高尚的节操和清白。 颈联“古礼事亲轮月晓,新诗易箦片云飞”,描述了主人公对亲情和诗歌创作的态度。“古礼事亲”指遵循古礼侍奉双亲,“轮月晓”则表达了主人公早起侍奉双亲的孝心。“新诗易箦”指创作新的诗歌,“片云飞”则表达了主人公的诗歌创作灵感如片云飞扬。 尾联“九京他日如堪作,见说非公谁与归”,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思考和期许。“九京”指死后埋葬的地方,“他日如堪作”则指未来如果有机会,主人公希望能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见说非公谁与归”则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让人们认可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亲情和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节操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创作背景
《挽心友李应之判县》是宋朝诗人阳枋的一首诗。这首挽诗是为了纪念他的朋友李应之,一位县令,在他去世后创作的。阳枋与李应之交往颇深,对他的离世感到十分悲痛,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他的哀思和怀念之情。由于历史记载有限,无法提供更多关于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可以通过诗句感受到阳枋对逝去朋友的深切缅怀。
诗词关键字: 壮心 新诗 生于
相关诗词
  • 1
    [明]
    陇山有佳木,采之以为船。
    隆隆若浮屋,轩窗开两偏。
    粉壁团扇洁,绣柱水龙蟠。
    中设棐木几,书史列其间。
    茶铛与酒臼,一一皆精妍。
    歌童四五人,鼓吹一部全。
    囊中何所有,丝串十万钱。
    已饶清美酒,更办四时鲜。
    携我同心友,发自沙市边。
    遇山蹑芳屐,逢花开绮筵。
    广陵玩琼花,中泠吸清泉。
    洞庭七十二,处处尽追攀。
    兴尽方移去,否则复留连。
    无日不欢宴,如此卒余年。
    ¤
  • 2
    [宋]
    江梅玉立故清妍,心友猗兰弟水仙。
    终日相看静无语,一时风味也堪怜。
  • 3
    [宋]
    小斋随分有琴书,此外萧然一物无。
    地僻最饶间意味,日长还得睡工夫。
    四时风月吾心友,千里云山古画图。
    天赐彩衣如鹤发,箪瓢足矣更何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